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致思方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信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在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第二,在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第三,在马、中、西的对话中保持自己独立的理论品格。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6-0005-04

      一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精神的变化,随着时代内容、特别是人类实践和科学认识的发展,哲学也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情况尤其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哲学,密切关注时代的新特点,及时总结人类实践的新经验和科学认识发展的新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相反,那种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习惯于“从书本上讨生活”的教条主义则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也必然阻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因此,教条主义历来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严厉批判。恩格斯曾辛辣地讽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教条主义者“青年派”说:“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②这一对教条主义的经典批判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极具针对性,它对于我们探索和明确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致思方向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不断中国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反对教条主义的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之所以屡屡受到教条主义的羁绊,与人们对教条主义的错误和危害认识不足有密切关系。虽然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都曾严厉地批评过教条主义的错误,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仍然还有一些人认为,教条主义只是学风上的问题,它总比那些公开地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做法要好。其实,马克思主义向来与教条主义势不两立,教条主义者本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教条主义的最典型代表莫过于王明,他满口马列主义的词句,张口闭口“拿本本来”,其实对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一窍不通。这种形式的教条主义表面上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所折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应不变的良方,但一旦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或运用现成的答案不能完全解决新的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就会要么指责人们的实践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要么认为马克思主义“没用了”、“过时了”。因此,即使是这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也是危害极深的,它不仅会使人们思想僵化,导致用思想剪裁实际,从而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而且它与那种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之间也是内在相通的。可见,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决不容低估,它有时甚至能起到那种公开地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所不能起到的破坏作用。

      二

      在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教条主义又一次卷土重来,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翻开近年来一些中国学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可谓是“跳蚤”满目,新老教条主义的鼓噪声不绝于耳。

      一方面,老式的教条主义即王明式的教条主义、那种死守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本本的教条主义被从大门驱逐出去以后,现今已改头换面,在“凸现学术性”的堂而皇之的名义下从后门重又登堂入室,并采取了文本崇拜的形式。这种文本崇拜,只不过是一种改头换面了的老式的教条主义。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句有人说是“心照不宣”的流行话语,即所谓的“政治淡出,学术凸现”。这无非是说,学术研究只有割断与政治的关联才能真正具有学术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学问。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又是经常为学术与现实的关系所中介的。一些人之所以批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只具有政治方面的功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以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频频出位,经常沦为现实生活中个别事件的论证手段或辩护工具。所以,在近年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些人为了避免与政治有任何勾联,为了使自己的研究具有所谓的“学术性”,极力回避现实生活、现实问题而醉心于文本研究。于是,“回到马克思”、“回到文本”成为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盛极一时的流行口号,并被相当一批人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毫无疑问,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必须以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为基础。但是,如果像文本崇拜那样把“回到文本”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是读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从而痴迷于文本而无视时代的变化和中国的具体实际,那就大谬不然了。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研究谁的文本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吗?列宁、毛泽东是因为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吗?都不是!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于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果只醉心于文本而无视时代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的具体实际漠不关心,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另一方面,在近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种新式的教条主义也极为盛行,这就是对洋教条的迷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