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7)02-0017-06 一、为什么人们对于以人为本原则争论不休 以人为本原则是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上的,这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自此以后,阐明这一原则的科学内涵、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以及该原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的文章大量涌现。这些文章除表示赞同以外,在一系列问题上也发表了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看法。最大的分歧是如何估计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位置,说得确切一点,问题在于:以人为本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高原则?这是毫不为奇的,实际上这场争论已经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短时间内是不会停息的。 大家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时期是人道主义者,他们当时的共产主义是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后来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便不再用人道主义,而改用唯物史观来建立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亦称科学社会主义。直到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均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革命导师,从没有人认为他们是人道主义者。马克思主义阵营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人道主义的争论开始于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发表,而大盛于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之后,因为马克思在其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潮。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这一思潮抱完全排斥的态度,坚持对人道主义的批判。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完全放弃了原来对人道主义的态度,大肆宣扬“一切为了人”的原则,苏联理论界则大力从事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活动,直到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在“文革”后恢复了实践标准的权威,双百方针真正得到贯彻,20世纪80年代初爆发了关于人道主义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是:对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应该具体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人道主义可以区分为两方面,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即人人平等原则;一是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即人道主义历史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否定了人道主义历史观,但并未否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道原则。我们不能因否定人道主义历史观而否定人道原则,也不能因肯定人道原则而肯定人道主义历史观。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道原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本主义价值观。这个成果是人道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中国学者中仍有不少人不同意这一成果,20多年来争论不断。 我为什么要重提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呢?因为在我看来,人道主义就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人道主义争论的继续。有的同志认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不是一回事,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人本主义有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之分。我认为,要说清楚以人为本不是人本主义是很困难的。因为人本主义是一个词,这个词表达了一种思想。什么思想?当然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说不清楚二者的区别。人本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上世纪90年代,我曾撰文研讨过一些外国大公司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1],难道这种管理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以人为本的争论,经常涉及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经常涉及社会主义,经常涉及历史观,回避这些问题无助于讨论的深入。反之,如果我们能坚持唯物史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地对待历史上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或许有更多的问题易于得到澄清。 二、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 历史上有两个类似的提法:“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在现代也有两个类似的提法:“以人民为本”、“以人为本”,它们有区别吗? 在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区别。据陈志尚教授的考证,管子用过一次“以人为本”,多次“以民为本”。《书经》上有“民为邦本”。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史记》上有“王者以民人为天”。唐太宗也说过“国以人为本”。司马光说过“国以民为本”。说这种话的不是政治家就是思想家,他们都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讲老百姓(被统治者)是国家的根本,即统治的基础,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或民本思想谈的是两个阶级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实际上是指君以民为本,或统治者以被统治者为本,这同我们今天谈的不是一个问题。今天赞成以人为本的中国学者,没有一个人把“人”理解为被统治者,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还有被统治者,那也是为数甚少的敌对分子。那么,中国理论界究竟如何理解“人”呢? 人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的概念,其具体形态是非常多的。人的基本形态有三:个体(个人)、群体(人群)和总体(人类),每一基本形态的具体形态则数不胜数(人类当然只有一个)。张三、李四等等是个体;男人、女人、未成年人、成年人、工人、农民等等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民族、阶级、阶层、群众、人民、军队、党派、组织、团体等等是群体。因此,当学者们谈论以人为本时,他们所说的人往往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