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7)02—0025—05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新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德高望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黄楠森先生,近年来就该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在这一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晚辈,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精神,想以黄先生发表在2006年第4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上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构想》一文① 为依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构建与黄楠森先生商榷,以就教于黄先生和学界同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新建构中有三个问题至关重要,它们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科学性问题,对旧体系的主要不足之处的认识问题。本文的论述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 一、世界观究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这是以往哲学教科书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黄楠森先生事实上也是这样看的。他强调:“哲学研究的是宇宙的整体,即对整个的宇宙进行研究。”[1] 因此,哲学就是世界观。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黄先生这样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核心,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为具体部门哲学的科学群,它的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就其本来的含义讲就是世界观,即关于作为整体的世界的最一般的观点,它回答了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是怎样的等根本问题,包括了世界的本质和一般特征、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和世界的变化发展及其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因为如此,所以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2] 按照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总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各个部分的认识。 其实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古往今来世界上大多数哲学理论并没有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人格主义、存在主义、形形色色的实证主义,都不研究整个宇宙,但这些理论的哲学资格不容置疑。此外,谁也不能否认孔子是伟大的哲学家,但孔子也不研究整个宇宙。如果把研究整个宇宙作为哲学的根本特征,大多数古代中国的哲学理论都会被排除在哲学殿堂之外。 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情况有所不同。大家都承认,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一味夸大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关于世界观以及这一世界观在各个领域的表现的理论,则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实际。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主要是恩格斯提出的,相关论述马克思也有,不过必须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有许多重要的但是不能归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例如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从人出发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一百多年来凡是有市场经济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发现它的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而不是世界观。再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处于物质生产彼岸的人的自由王国,那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们最主要的价值目标。在这个思想中,集中反映着马克思对人道主义、人的本质以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等等问题的理解,不过它们也不是关于世界观的。 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它的追求目标,发展生产力、开展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它指出的实现共产主义的可靠途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要涉及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正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体现这一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由空想变为科学。同时,正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些不能归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对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人的奴役与解放作了深入分析,因而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解上也大大高于一切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的思想与作为世界观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一个为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奋斗目标,一个进而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两种思想中如果不说前者更重要,它们至少也是同等重要的。 世界观,即对世界的总的看法,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19世纪以来各种实证主义理论抛弃形而上学,把世界观从哲学中排除出去,无疑是错误的,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产生跳出有限存在的限制探求无限宇宙奥秘的愿望。世界观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把研究世界观作为整个哲学学科的惟一任务,也是不正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为科学? 黄楠森先生说:“如果哲学有一个明确的对象,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我认为,只要确认哲学有明确的对象,是一门学科,那么,这门学科终归要变成科学。这不是说哲学现在就是科学,而是说它应当成为并终究会成为科学。科学史告诉我们,在关于某一部门、某一领域的科学还没有出现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某一部门、某一领域的研究,并最终使这种研究成为科学。我相信这种情况对哲学也是适用的。”[1] 我认为以上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在历史上,人们对某些部门、某些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始终未能使之变为科学。作为学科,神学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但迄今也不是科学,而且没有人会认为它以后能够成为科学。与此类似的还有文学和艺术。哲学能不能成为科学?从总体上讲也不会。 关于科学的定义,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按照通常的理解,科学理论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关于同一对象的不同理论之间应有共同的研究范式。2、这些理论应有共同的语言,为了相互交流,概念的使用和理解应该十分明确。3、这些理论应该有公认的问题。4、研究中普遍采用观察、实验等方法。5、同一理论内部逻辑上能够自洽。6、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② 只要把哲学与这些标准略加对照便可看出,迄今为止各种哲学理论从来没有在范式、语言以及面对的问题上有过一致的意见,所使用的也不是观察、实验等方法,它们的绝大多数观点既不能被经验证实,也不能被经验证伪。哲学不是科学,看来也难以成为科学。因为哲学面对的或者是经验以外的存在,例如在宏观、微观两个方向上具有无限性的宇宙,或者是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