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趋向

——从阶级阶层结构到和谐社会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鲁品越,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当代中国,大量外资纷纷涌入,非国有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资本力量必然对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影响。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已被消解。中国社会结构将走向何方成为当代世界焦点问题之一。有人认为中国内地既然出现了资本,资本必然产生雇佣关系,因此阶级斗争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一些研究者回避“阶级”一词,将“阶层结构”作为中国的主导性社会结构。各种貌似有理的“阶级阶层分析”纷纷登场。然而,遵循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的分析范式,我们将会发现:历史上简单的资本形态生成的是阶级对立的板块社会结构,而在社会主义力量的引导与制约下,当代资本的新形态将会消融阶级阶层结构,产生出以“复杂性”为特征的新型社会结构,由此可以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资本扩张悖论与社会冲突结构的生成

      马克思的《资本论》向世人展示:资本在追求自身价值扩张的过程中生成了现代社会结构。什么叫资本?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另一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资本”。(《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56、362页)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二者的统一:它的内在本质是社会关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生产要素。资本是市场中追求自身增值的社会关系力量,生产要素只有纳入到这种社会关系中才成为资本。“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才成为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4页)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0页)而“生产要素”的原始形式是“天然资源”,马克思将这些天然资源称为“自然力”。作为生产关系力量的资本,归根到底必须通过支配和使用“自然力”才能现实地成为资本,在生产财富的同时实现价值增值。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能够被资本支配和使用的“自然力”有三种:一是劳动力,即人类生命体的“自然力”;二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如水力、矿藏、土地肥力等自然资源;三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即人们的劳动关系中所蕴含的生产力,如协作与分工等等。(马克思,第202、423、424页)资本开发、支配与使用这三种自然力来进行社会生产,但只支付其中“人类自然力”的再生产费用(工资),其他两种自然力的使用“不费资本分文”。(马克思,第422-433页)于是剩余价值的来源就有两种途径。第一是直接来源于劳动时间的延长,其剩余价值来源于超过必要劳动时间的部分,此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剩余价值的直接源泉。第二是资本通过使用不费分文的自然的、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减少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比重。于是这些免费的“自然力”成为剩余价值的间接源泉(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误认为这些自然力与科学技术也创造劳动价值),此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吸收三种自然力以追求自身扩张的过程,是资本的生存方式。

      资本通过吸收上述自然力而转化为不断膨胀的社会物质生产系统,转变成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不断积累的物质财富,从而创造了现代化产业结构与现代生活方式,并且进而支配社会的人口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从而整体地支配人类社会的“全面生产”活动(参见俞吾金)。资本在创造这些物质与精神成就的同时,必然制造出社会各个层面的冲突与危机,成为现代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

      ——资本对人的“自然力”(人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产生了过剩的贫困化人口,减少了市场的有效需求,逐步丧失资本扩张的市场空间,由此形成资本主义日益深刻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冲突;

      ——资本对自然界的“自然力”(自然资源)的无止境消耗,使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由此形成人类与自然界的冲突,造成生态危机;

      ——资本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社会关系)的无止境开发,产生了使人片面发展的社会分工体系与相应的社会文化系统,使人沦为“单面人”,产生日益深刻的人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危机。

      资本扩张在这三个方面的自我否定,构成资本扩张悖论。它们交织在一起,演变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与阶层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以至个人的生存状态内部的冲突和矛盾,并贯穿在由资本力量所生成的社会结构中和人的生存状态中,生成着社会结构。而随着资本形态的不同和外部制约条件的差异,这些冲突和矛盾会采取不同的形式,从而生成不同的社会结构。

      二、简单资本形态与板块社会结构

      在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社会资本结构由各个相互竞争的独立资本所组成,这是最简单的资本形态。这些独立资本通过自由竞争追求扩张,使越来越多的小生产者沦为失去生产资料的无产者,于是形成了资本家与无产者之间的对立。资本扩张过程不断将一切其他社会力量都归并到这两大阶级的社会经济政治版图中,生成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社会结构主轴的时代。

      独立资本之间的自由竞争,导致失败的中、小资本家和小资产者不断沦为失去生产资料的无产者,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垄断资本家手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铁路、电力等高度社会化巨型生产系统,它们超过了单个垄断资本的投资能力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于是单个资本逐渐向联合的股份资本转变,由此形成了控制全社会的垄断资本。这种垄断资本形态是简单资本形态的高级阶段,它产生了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冲突结构,这就是列宁所揭示的帝国主义结构:掌握着大工业生产力体系的垄断资本家集团与无产者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社会冲突归并为板块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