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的目的性生成与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詹小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人的存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人的目的就是指人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标和方向,即包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时的方向。人的目的的产生根源决定了人的目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影响人的目的性生成与发展的主要有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和人的内在因素。需要注意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人的目的性生成与发展的方法: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与把握;发挥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和主导作用;培育人的主体性,实现从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人的目的的内涵及特性

      1.人的目的的内涵

      人的存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人的有目的性活动是人特有的“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① 的活动,也就是把“目的”变成现实的活动。人的“目的”是一个充满矛盾规定的范畴,它首先是人对自身需要的意识,表现为主观的向往、动机和追求,是人的活动、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因。同时,目的总是指向一定对象,包含着人与一定对象关系的意识,显示人有效占有对象的意图,即追求和实现客体对人的价值。因此,目的是一个以主观性与客观性、超越性与现实性、发展性与实然性为基本矛盾的范畴。

      人的目的就是指人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标和方向,即包括对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时的方向。人的目的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力源,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目的性。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客观过程的两个形式:自然界(机械的和化学的)和人的目的的活动。”接着又说,“事实上,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认定它是现存的、实有的,但是人以为他的目的是从世界以外得来的,是不以世界为转移的(自由)。”② 人的目的既不是先验的,也不是空洞的,而是和人的社会存在、社会活动相统一的。人的目的对于不同个体会有差异,不是说处于同一阶级的人,他们的目的就必然一样。在人的一生中,人的不同阶段的目的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探讨人的目的,需要探讨人的目的产生的根源与特性。

      人的目的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进行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本质区别。正如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③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能动性的活动。恩格斯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④

      人的目的的产生源于人的本质全面和谐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要促进人的本质全面和谐发展,就要实现三者协调统一。人不仅要满足和发展人的物质性(自然性)需要,如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如人的劳动需要、实践需要和交往需要(实现各种社会关系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精神性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如价值性需要)。因此,要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包括这些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需要,必定促使产生人的目的。

      2.人的目的的特性

      人的目的的产生根源决定了人的目的特性,其主要表现为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目的首先是主体的主观愿望和倾向,也是主体的需要,因而表现出主观性。从人的目的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人的目的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从人的目的的内容来看,也是来源于人的客观发展需要,因而,人的目的又具有客观性。所以,科学合理的人的目的应该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因为人的目的是用来引导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具有导向性。人的目的是否符合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能否有指导作用,关键是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性。所以,只有将主观性与客观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人在实践活动中的目的功能。

      (2)功能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第一,人的目的功能性是指人的目的对人的活动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人的目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认识对象或开展实践活动之前,人必须对对象和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当人一旦对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具有目的性时,就会激励人的主体对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产生认识内在驱动力,也就会促使人认识某对象或开展某活动的需要生成。二是在认识对象和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人作为主体一旦具有明确的目的,就能起到维持、巩固对对象认识和活动的作用,不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或限制而轻易地改变方向和放弃。三是在认识或开展活动之后,当人的目的实现,人作为认识或实践的主体,在目的的激励性作用下,就会促进人作为主体生成新目的。人的目的导向功能实际上是指人的目的方向性。在认识事物或开展实践活动中,人需要明确的方向性。认识事物或开展实践活动一旦失去方向性,就不能把握认识对象和活动的本质,迷失方向,丧失持续认识对象的动力,从而也就不能正确认识对象,全面和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第二,人的目的的价值性主要是指人在对象性活动过程中对认识对象的活动目的做出的一种意义性的判断和选择。首先,人的目的的生成与选择过程就是对人的目的价值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因为人的任何认识对象性活动的目的生成与发展,都需要做出合乎规律性的选择和判断。其次,人作为主体在认识对象性活动中,实现目的的全过程也需要对对象性活动目的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如果做出的价值判断与原确定的目的相一致时,就会继续激励人作为活动主体持续地实施对象性活动,直至目的实现。当对对象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与原确定的目的不一致时,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就会依据对象性活动价值判断,重新对活动目的做出合乎规律性的适当的修正或调整,以利实现对象性活动的目的。人的目的功能性与价值性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性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目的性功能强调的是活动目的对象性活动开展的作用,而目的性价值强调的是活动目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因此,只有将人的目的功能性与价值性统一,才是合乎规律的活动目的,才能发挥人的目的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的作用,实现人的目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