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结合,意义非同一般。那么,究竟怎样使二者默契配合?家长又应该如何做呢?近日,笔者就这些问题对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虽然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也不能缺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辅助。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作为教育专家,又是教育上的行政领导,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魏书生答(以下简称答):从广义的教育而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板块,只有三方面形成合力、协调一致,才能产生教育的最佳效果。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补充和谐调,其作用不能低估。 不过,目前有的家长对此认识不是,或者认识片面。所以家庭教育做得还不尽人意,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我曾遇到一些年轻家长,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职责,孩子受教育那是上学以后的事;上学之前,家里主要是把孩子养好,让孩子吃好、穿好,不得病,让孩子随随便便地玩就行了。这是典型的“只养不教”!抱这种观点的家长,是因为把家庭教育的内涵理解得太狭窄、太片面,认为家教就是指导孩子认字看书。其实,认字看书只是家庭教育中智育里面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五个方面。 实际上,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不仅开始“养”,同时也开始教育了。比如,用花和布娃娃逗孩子笑,那就是美育,是在引导孩子接受美,欣赏美。让孩子问爷爷好、奶奶好,那就是德育。告诉孩子这是草,那是树,这是电灯,那是星星,这就是智育。帮助孩子练习翻身、爬行,鼓励孩子扶着墙,颤巍巍地站起来,又教他学迈步,学走路,这是体育。教孩子学拿筷子自己吃饭,学自己洗脸、洗小手绢、洗碗,给爷爷奶奶盛饭,这是在进行劳动教育。 说到这,我想起了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1916年,在他任职期间,就亲自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开出版,分发给广东省的家家户户。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J瞳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其中家庭就是第一道染缸。仔细想想,朱庆澜所说的“家庭似第一道染缸”的比喻,是挺有道理的。不是吗?从孩子生下来那天起,家长就开始往雪白的丝上染颜色了——家庭教育已经开始了。不仅如此,从现代教育来看,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一点也不能缺位。 问: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也很重视家庭教育,但是他们有热情,却不大会操作,导致家教走入误区,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总起来说,是缺乏家教经验,做得不够技巧。我就发现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也很严厉,目的是想让孩子害怕、听话。结果孩子小时候怕,越大越不怕了。也有家长曾问我,怎样扮演“父亲” “母亲”这个角色,才能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又能使亲子感情融洽。 我告诉他们:做父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孩子心心相通。孩子真正喜欢的是那种既像师长,又像朋友一样可以倾心交谈的父母。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过严,一种是过于溺爱。 过严的亲子关系,孩子不会对父母说心里话。父母不了解孩子,教育自然难以适合孩子的实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孩子打碎了饭碗,父亲还在一边叫好;孩子谩骂小朋友,父亲明知不对也不批评。后来孩子发展到对长辈也无礼,甚至对祖母说脏话,父亲还是舍不得管教,以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就自然变得有礼貌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我觉得,一个称职的父母,就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严父,可以是慈母,可以是良师,可以是益友,可以是生理保健医生,可以是心理诊疗医生,可以是图书管理员,可以是运动场上的教练员。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您能够扮演的角色越多,您和孩子的感情越深,您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 孩子犯了错,要设法帮助孩子想出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孩子以后再面对歧路时,就会想到:爸爸妈妈不让我走错路,而告诫自己不往错路上踏出第一步。孩子学习上有难题,急需老师辅导的时候,您若让自己扮演良师的角色,那是再好不过了。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孩子上小学时,遇到难题还能帮着解决;孩子上了中学,许多难题父母也不会。这时您可以给孩子以激励,给他介绍名人的学习方法,可以引导他往前复习,再往后预习,答案可能就找到了。这样孩子会觉得您是了解学生心理的良师。
当孩子和朋友有了矛盾,一气之下暂时绝交的时候,孩子感觉寂寞孤独,家长应该去扮演益友的角色,跟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想一想,这位朋友曾经给过自己的帮助,想想他的优点……这样引导、谈心,不但孩子孤独的心会觉得不再孤独,而且孩子也容易把父母看作最知心的朋友,自然愿意和父母讨论交友,讨论为人,讨论处世,讨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