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自我教育

作 者:
萧于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出生后,父母便有了养育他们的责任。“养育”顾名思义,除“抚养”外,还有“教育”。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前者容易做到,无非是给孩子吃饱穿暖,但后者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由于教育方法失当,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了消防员,四处灭火,然而火灾险情并不因为他们的勤劳而有所减少。父母精疲力竭之后,一面痛斥孩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面希望能有灵丹妙药,一劳永逸地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从科学的角度说,“一劳永逸地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灵丹妙药”还是有的:那就是变“父母教育孩子”为“孩子自我教育”。为什么说它是教育中的“灵丹妙药”?自我教育有什么意义?父母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尽快地进行“自我教育”呢?

      近日,我们邀请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组长张梅玲老师,请她来详谈这一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也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对孩子教育的每个细枝末节都会关注到。这样的教育表面上看应该说是比较完善的。那么,为什么您还坚持认为要变“父母教育孩子”为“孩子自我教育”呢?

      张梅玲(以下简称张):正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事管得过多过滥,所以我才提出了这一观点。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包办了:衣服脏了家长洗,房间乱了家长收拾,上学的书包家长背,回家的作业家长检查,孩子的朋友由家长选,孩子的课余生活由家长定。所以孩子从来不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哪些是自己该思考的问题,他们只知道听家长的话,就是“好孩子”。而家长什么事情都不要孩子干,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高分。结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较被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差。大人要求严一点,孩子就好一点;大人要求松一点,孩子就撒了欢。

      我还目睹了这样一件气人的事情:妈妈骑车带着9岁的儿子赶到学校,到了校门口,才发现忘了带书包。妈妈把孩子放在校门口,赶紧调头回家取书包。看着妈妈匆忙的背影,儿子在背后不满地骂了声“傻帽”。

      这孩子不埋怨自己,反而责怪母亲,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背书包上学,那是他自己的事。孩子心里没有“责任”二字,出了错,当然只会怪别人,不会怪自己。

      记:这样的孩子,就是所谓缺乏“自我教育”的孩子吧。我也注意到很多“好学生”,他们的考分很高,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不强。一旦离开家长、老师的指导,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孩子就茫然不知所措。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张:肤浅的教育造就了肤浅的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一进家门,家长就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考得好,家长喜笑颜开;孩子没考好,家长一通责备。至于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家长没有多想,更不知道启发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家长只要求考高分的情况下,孩子埋头学习,机械地满足家长的要求。除了课本,根本不接触社会,结果对外界一无所知。这样的孩子等踏上社会就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往往悔之晚矣。

      记:那么,要想改变孩子这种生活、学习被动的局面,家长应该对孩子从小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张:第一,自我认识的教育,要孩子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明白不同的角色都有哪些责任和义务。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应该承担家庭的哪些责任和义务;孩子是学校的一员,应该承担班级、学校的哪些责任和义务;孩子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社会的哪些责任和义务。明确了这些,孩子就不会再推卸责任,转嫁过错了。

      接着,需帮助孩子进一步分析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又在哪里;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自己哪方面的学习较轻松,哪方面的学习较困难。通过全面分析,让孩子做出公正、客观的自我评价。这样,有利于孩子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自我欣赏的教育。孩子不欣赏、不接纳自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好、身材长相不好、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对他们进行自我欣赏、自我激励教育。孩子越是在乎自己的不足,就越容易自卑;孩子越是轻视自己的不足,就越容易提高、超越自己。让孩子从小树立自我欣赏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使他们自觉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避免伤害。比如,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如果孩子欣赏现实中的自我,就不会到虚拟世界寻找安慰。

      第三,自我调控的教育。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家长一方面要为他们喝彩,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看到不足,继续努力。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家长一方面要孩子看到失败中的成绩,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把失败当做成功的阶梯,踩着它一步一步攀上高峰;另外,要让孩子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乐观接受无法改变的。孩子的心态调整好了,能够理智地对待成败,将来就有望成就一番事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