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犹太法典》里非常有意思的一段。 兄妹俩为一块剩下来的馅饼争吵。哥哥拿着刀,想切一块大的给自己,这个时候,母亲进来了,看到这个情况的母亲这样说: “谁切这个馅饼不重要,但是切的人要让对方先挑,明白了吗?” 结果,哥哥把剩下的馅饼切的刚刚好。 如果是韩国的妈妈会怎么说呢?我想,要么会教育兄妹俩个要和平地平分东西,要么就是责备孩子不懂得让步。 这个故事并不表示擅长教育孩子“协商”技巧的犹太人母亲的做法完全正确。相对于犹太人冷静的“头脑”来说,我们是一个更重视火热的“心”的民族。大部分的韩国母亲都会责备孩子为了一块馅饼而争吵,或是直接平分这块馅饼给孩子。事实上,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 我们的孩子所面对的是全世界 但是如今,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想法了。如同我们常常听到地球村这样的词语一样,全世界都在一体化发展。与孩子讨论、协商不仅是“心”热的我们的要求,也是全世界共同的呼声。 如今,国家间、个人间协商的舞台比比皆是,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却仍然不懂得协商,因此在国际舞台上经常吃亏。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的教育环境里,不懂得正确的讨论方法,所以遇到逻辑严谨的对手,就不知道如何应对。 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但是,整天埋头于学习,没有机会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连可以获得间接体验的读书的时间也不够,逻辑思维能力下降也是当然的。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作为父母,应该尽量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 首先,停止每天看电视。因为这不需要我们动脑筋。取而代之的,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一块读书。 刚开始,为了不给孩子造成负担,不要选择太难的内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从轻松的话题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慢慢地对读书感兴趣。 父母和孩子通过读书可以不断地接触新东西。通过共同谈论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讨论能力。 如果孩子因为学校的学习而没有时间读书的话,父母可以在吃饭的时候,或是短暂休息的时候把自己读的内容讲给孩子听。 第二,从家庭开始,让孩子多体验讨论文化。 讨论的话题可以是任何东西,而且也不必拘泥于形式。重要的是,不要将感情也带到讨论里面去。要让孩子明白,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能和对方脸红、或是中途离去、或是完全不理睬对方的意见以及嘲笑对方。完全明了对方的主张,是辩论的基本。 讨论之前,父母最好事先准备一些可能与孩子的论点相反的观点。如果孩子主张A,父母就提出B,如果孩子主张B,父母就提出A,不管什么情况,都有与孩子相反的意见。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包容对方的观点,并寻找对策。 第三,在日常的对话中,经常使用“因为”、“所以”、“如果……那么……”等表达法。 这可以让孩子很自然地明白,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况下,事情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目的等等。使用这些逻辑词语,会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大有帮助。 第四,开发孩子说服对方的能力。 在开发孩子说服对方的时候,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学以后,关于交朋友的事开始聊得越来越多。我每次都帮助他思考如何做才能说服对方成为朋友。 “如果你想和人家成为朋友,就要让他喜欢你。要不要领他来家里玩呢?了解一下他喜欢什么,然后送给他。” 于是,孩子不知不觉地开始自己想办法,把对方领回家来,成为朋友。 不仅是交朋友,其他的问题也要教育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我们的父母多半会认为“这孩子真是老实啊”是一句称赞的话。但是,以擅长教育孩子出名的犹太人父母却认为这是一句丢人的话。因为如果对他们说这个孩子“老实”就好像是说这个孩子“不会学习”一样。腼腆的孩子,也就是内向的孩子不能在别人面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不能好好地学习。 在犹太社会里,最受人尊敬的先生不是斯文和老实的,而是能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他们认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敞开心扉的开放的态度。通过和对方不断的对话,向对方传递“我想学习”的信号。 他们对上学的孩子不说“今天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不要淘气”,而是说“今天要多向老师提问题”。他们认为,相对于包容对方的观点来说,更重要的是养成通过不断讨论而达成一致的习惯。 与那些老实地闭着嘴,只懂得听的孩子相比,遇到怀疑的问题就提出疑问,遇到认为不对的观点,就反驳的孩子更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如果你想培养有智慧的孩子,就从现在开始和孩子讨论吧。孩子的头脑是一个不断的生产、想象、思考的“工厂”,至于是让其运转还是停止就要看父母怎样做了。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 首先,停止每天看电视。因为这不需要我们动脑筋。取而代之的,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一块读书。 刚开始,为了不给孩子造成负担,不要选择太难的内容。 第二,从家庭开始,让孩子多体验讨论文化。 讨论的话题可以是任何东西,而且也不必拘泥于形式。重要的是,不要将感情也带到讨论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