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 解放儿童(上)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好父母,好方法—孙云晓23年家教精华:漓江出版社

内容提要:

我们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 我们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儿童生活的价值。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有一个梦想: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

      或许是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体验,或许是由于对中国教育的一点点思考,在自己刻骨铭心的心灵历程中,渐渐地,构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一个关于下一代人健康成长的梦想。我深知,他们应当走出黯淡的、单调的岁月阴影,我也希望我的女儿以及千千万万个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即不再像我们那样经受无限的苦难与心灵的煎熬。

      我梦想,在新的时代里,每个孩子都能生长出一对翅膀,一只是自由的翅膀,另一只是快乐的翅膀。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而教育的真正本质恰恰是人的解放,不是人的枷锁。冰心先生告诉我,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想,这正是成长的真谛,即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

      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心灵的舒畅,而舒畅与幸福一样,是一种真实的个性化的体验。快乐是人生的目标,更是人生的动力。新的时代应当是快乐的时代,每个快乐的孩子就是一粒快乐的种子,就像天使一样,让快乐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

      我深深地知道,自由往往来自束缚,快乐往往来自痛苦。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束缚与痛苦中挣扎,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祭品。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是成功教育,却被应试教育异化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剧。

      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也许正是我思索的一个主题: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儿童才被“发现”。“发现儿童”本身表明,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儿童本来就是客观的存在。但这仅仅是事实上的存在,与观念上的存在无关。由于封建制度及宗教的禁锢,社会普遍无视或轻视儿童。当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席卷欧洲,人们开始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时候,才开始注意到妇女和儿童的存在。“发现儿童”产生了相应的儿童观,其内容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一,我们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第二,我们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儿童生活的价值。

      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可是,当人类送别20世纪的时候,却遗憾地发现,这个神圣的使命只能由21世纪的人来完成了。那么,怎样解放儿童呢?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我梦想,蒙台梭利和陶行知的这些20世纪之梦,在21世纪能够变为现实。

      打开孩子身上的枷锁

      哪一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当孩子对您的“志向”感到痛苦的时候,您该怎么做呢?

      我是苦孩子出身,从小在文化沙漠中长大。因此,我决心让女儿从小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

      在我的家里,有一架钢琴,她像一位高贵而失声的公主,寂寞地伫立在客厅一角。多年来,成为我心中隐隐的痛。

      女儿4岁多的时候,是个令人陶醉的小天使。她爱说爱笑爱唱歌爱跳舞,一听到音乐就会跳起来。1986年,我的第一本书刚刚出版,扣税后收到1837元稿酬,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一笔大收入。为了女儿,我们连稿费加储蓄倾其所有,托人买回一架珠江牌114钢琴。天真好奇的女儿充满惊喜,总在钢琴那儿弄出一些声响。

      说真心话,我们与许多学琴儿童的父母一样不敢奢望孩子将来成为钢琴家,而只盼着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当然,如果孩子万一走上音乐之路,那也是求之不得的事。为此目标,我们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请了钢琴教师。每周两个晚上,孩子去老师家学琴。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既紧张又兴奋,挺快就掌握了简单练习曲的弹奏方法,回到家里也愿意练习。然而,现实渐渐击碎了我们的梦想。随着进度加快,女儿感到了学琴的难度,不大愿意去老师家,也不再主动练琴。其实,这完全是正常现象。可是,我们却犯了急躁的毛病,总训斥孩子不努力,怕吃苦。结果,加重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而分散了已经较弱的注意力。

      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妻又带女儿去老师家学琴。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女儿没记住上节课的要领,一上琴难免错误百出。那位中年女教师表示了明显的不满意,敏感的女儿愈发战战兢兢,更难以达到新课的要求。回到家,女儿被扯到琴凳上,在妈妈的厉声训斥中,不知所措地弹着琴。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一颗接一颗的泪珠从女儿的脸上滚落下来,摔碎在象牙一般洁白的琴键上。当女儿明确表示不愿意弹琴了,我们尊重了她的意见,停止了钢琴课。从此,我家的钢琴成了寂寞的钢琴。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她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但她却依然不愿弹钢琴。我问及她童年学琴的感受时,她脱口而出两个字:“恐怖!”她又说:“没学会钢琴是个遗感,但没有失去自由值得庆幸,它给了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

      从那时起,除了游泳之外,我几乎没有给孩子报什么特长班,而是选择了多让孩子自由体验的发展之路。

      譬如,孩子上小学之后,往往会害怕写作文,因为孩子不知道写什么,也对表达感到困难重重。这实际上是一个坎,也是一个分水岭。喜欢作文的孩子,可能在文科上显示出才能,而害怕作文的孩子,也可能由此对文科敬而远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