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讲起他当初教育儿子的方法就后悔不已。儿子小时候,别人问他孩子怎么样,他当着儿子的面说:“不行,没用。”其实儿子学习很努力,在班上总能进入前十名,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但他从来就没有在同事和亲朋好友面前称赞过儿子,相反,他总是拣儿子的不足讲,说他“调皮”、“笨”、“不够理想”。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同事们前来祝贺,他又说儿子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 有一次,这位父亲听见同事在背后议论他儿子,说他从小到大“就没有用”、“读大学是赖人吃好饼”、“成不了大气候”。他再回头看看儿子,发现他双肩微缩,两眼茫然,果真有点“窝囊”了。毕业后,儿子进了一家公司,老总给他分派任务,问他有没有信心办好,他要么支支吾吾,要么请求老总让他跟别人合干。半年以后,老总什么大事都再也不交给他做了,他总是做配角。后来,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员,儿子变成了闲置人员。 这位父亲总是对儿子讲“你没用”,他的同事和亲朋好友受其影响,也认为他的儿子“成不了大气候”,久而久之,儿子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成了一个自卑的人,自己把自己“放弃”了,果真成了“没用”的人。 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 1.不正确的自我认识会影响孩子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从而阻碍其潜能的发展。自卑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做事能力乃至自我形象缺乏信心,不敢主动接受挑战,甚至对于自己有能力做到、做好的事情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会推辞、放弃,并形成胆怯、退缩、缄默、懦弱的性格。而自负的孩子则容易盲目自信、乐观,喜欢给自己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急于求成,在学习、工作中容易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2.不正确的自我认识会给孩子带来心理痛苦。由于认为自己不行,因此,自卑的孩子说话办事过于谨小慎微,喜欢前前后后琢磨个遍。这样一方面弄得自己神经高度紧张,另一方面也会失去很多表现自己的时机,使得自己自怨自艾,懊恼不已。而自负的孩子由于自认为说话办事比别人高明,因此说话容易信口开河,办事容易自以为是。说话是要讲场合的,做事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的。自负的孩子一方面会因为说话办事出了纰漏而信心受挫,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怨天尤人。 3.不正确的自我认识会导致孩子的社会适应困难。在现实生活中,自卑的孩子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批评,很害怕别人伤害自尊,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社会交往中,过分关注自己的尊严,难以同别人结成亲密关系。而自负的孩子则容易表现出狂妄自大、盛气凌人,对别人的批评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在社会交往中,总存有一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心理,也很难与人形成良好关系。 是什么影响了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因素有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了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在看到孩子的缺点时,也要发现其身上的优点,在注意到孩子的长处时,也要找出孩子身上的不足,不能凭一时一事而全面否定或肯定孩子。不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缺点,更不要动不动就责怪孩子:“人家某某又考第一,你怎么老在中游转?”“某某评上了三好学生,你评上了个啥?”父母拿别人孩子作例子是想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2.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应该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孩子的能力和愿望来肯定孩子从而树立远大理想。让孩子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引导他发现自己的优势,正确评价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3.注意教育孩子时的语言和语气。有些父母为了“激将”,喜欢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如,“你笨得像头猪!你为什么总记不住”。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管父母训斥和嘲讽的出发点多善良、理由多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只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善于观察、揣摩孩子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温暖他、激励他:当孩子出现自卑心理时,不忘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当孩子表现出自负时,要耐心地说服教育,适当泼点冷水。此外,在跟同事或亲朋好友谈论起孩子时,要注意评价对孩子所产生的暗示作用。 4.对孩子的表扬、批评要具体、及时。父母对表扬和批评的事情越具体越及时,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坏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循好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方面,家长常犯两种错误:一是拖延,错过了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的最佳时机;二是只对抽象人格而不是具体行为进行表扬或批评,只泛泛地说“嗯,表现不错”,“你呀,表现真差劲”,结果,这两种做法都不能使孩子明确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5.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习惯。自我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分析、评价、监督和矫正,这既是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也是使孩子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的目的。可以让孩子坚持写日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分析,也可以帮孩子进行每周小结、每月总结,还可以引导孩子对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能逐渐提高,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