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虹,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理论、礼仪文明、中外伦理文化比较、人性论等。 礼仪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和谐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尊重友好为原则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成功的未来,那么就听一听葛晨虹教授关于礼仪和成功的关系的见解吧。 礼仪说到底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做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不是智力因素所能解决的。 弓: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在现代社会,礼仪素养对成功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大。您觉得是这样的吗? 葛:是。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从礼仪素质角度看,他必须无论是从内在人格还是外在形象等方面,都要有吸引人的魅力和能力,有利于树立良好印象的品质。总之不能是一个在社会生活或人际交往当中缺乏魅力、人见人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与魅力息息相关。 现在,父母和学校往往多侧重智力开发,实际上一个人的素质才能应该是全方位的。卡耐基讲过:如果把一个人成功的能力比作百分之百的话,其中智力素质占20%,另外80%是非智力因素,包括心态、德行、教养,也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礼仪说到底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做事,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都不是智力因素所能解决的。当今时代对人才有全面的要求,仅靠智力开发和知识灌输是不能塑造真正的人才的。现在提出的事业发展“新概念”表明,成功不是仪靠资金、财物、知识,还要靠广泛的人际关系资源。人际资源也是今天个人事业发展的最有力的工具。 如何获得人际资源,经营社会关系网呢?这就需要一个人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必须有高超的人际合作和交往的能力。20世纪末在北京曾召开过一个国际研讨会,各国著名中学的校长聚集一堂,探讨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其中谈到,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 弓:看来,个人魅力也是一种能力。 葛:确实如此。有的人不善于交往,有性格心态的原因,也有礼仪素质缺乏的原因。礼仪就是得体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用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方式待人接物。有礼仪素养的人交往能力通常也比较强。 在应聘工作面试时,用人单位除了看应聘者的知识水平,也要看他的礼仪素质。在强调合作和人际关系资源的今天,后者通常更是素质中重要的板块。人的能力通常和他的素质整合相关。在这里我想引用“木桶原理”来说明这一点。木桶原理是说,木桶的容纳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板块,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板块。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如此。无论你有多少长项,如果其中的礼仪素质这方而不到位,其他的长项就很难发挥出作用。 弓: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礼仪,有人将礼仪划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涉外礼仪、餐桌礼仪等,您同意吗? 葛:这种划分是相对的。我实际上不赞成机械地实质性地划分。礼仪是一种渗透在生活各方面的规范行为,不能以场所的不同来做实质划分。礼仪是从自尊尊人的角度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一个教养有素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会表现出相应的文明素养,在公共场所自然也会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礼仪是一种有教养的生活方式,严格地说不好划分。一个在家庭中有文明素养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会把这种教养体现出来。 言谈举止卧行,待人接物都是礼仪。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全方位的礼仪素质。 弓:家庭是培养孩子礼仪最重要的场所,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葛: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教导孩子的时机。比如吃饭时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吃饭时不能抢着吃,不能随意翻盘子里的菜等,都是在培养礼仪素质习惯。此外,有一些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能养成的坏习惯,比如吃饭时发出嚼东西的声音,嘴里边嚼东西边说话等。现在的父母过于迁就孩子,什么好吃的都让给孩子,有时就没有注意到餐桌边的规矩。当然,礼仪是要有变通的,强调举一反三。在自己家吃饭时站起来夹菜也是可以的。但在公共餐饮场合,这样就很失礼了。父母要对孩子讲明这些,因为在公共场所自律一些,更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社交活动用餐时要注意餐桌仪态,我到这里来是为了社交公务,吃饭是次要的,不能不管不顾地吃,千万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印象:我是吃徒。有的专家说,在比较重要的社交公务用餐中,哪怕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吃饱,结束后再到小餐馆加餐,也不能在餐桌上显出贪吃的样子。当然在私人空间可以自由些,但是应教育孩子在别人家吃饭要适当,不要表现出特别贪吃缺乏教养的样子。 弓:教育孩子讲礼仪,父母首先要懂得相关的知识,不然没法指导孩子。 葛:是。父母必须有意识地学习礼仪知识并运用在家庭生活中。比如说穿着礼仪方面也有很多规矩。家长首先必须知道着装礼仪,才可能教会孩子。正式场合必须穿正装礼服,到公共场所不能穿内衣随意出入。人们经常会由于礼仪常识不足而犯礼仪错误。曾有一位老师穿着唐装参加纪念孔子的活动。门口保安不让进去,理由是没有穿正装。保安不了解民族服装和西装一样,同是正装中的一类,这就会出现礼仪失误。当然,是穿民族服装还是西装礼服,要根据场合。纪念孔子是一项传统的活动,穿唐装可以。如果是商务谈判,穿西装就更能表现出职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