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知心团的朋友: 你们好! 我发现我那7岁的儿子变得自私了,这个发现起于去年9月的一件事。一天,儿子从学校回家,嚷着要吃西瓜,我赶紧到菜市场去给他买。当我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走进家门时,孩子就冲我嚷嚷:“妈,你怎么这么慢啊?我都渴死了!”我赶忙走进厨房,洗净后切开西瓜,下意识地尝尝西瓜甜不甜。这时候,我突然听见孩子像被刀子扎了一样吼叫:“谁让你先吃啊,你赶快给我吐出来!”我目瞪口呆地站着,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话出自我一直疼爱的孩子之口。孩子可能发现了我的不悦,接着说:“算了,这次原谅你,下一次可不允许你这样!”他的语调俨然一种不容分说的口气,我心如针扎。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对待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只要有好吃的或者是好玩的,儿子马上就会据为己有。我和他爸爸发现这个问题后做过很多努力,尝试让他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分享快乐,刚开始还可以,但时间一长他就不干了,尤其是有好吃的东西,怕别人不留给他,所以每次他都恨不得争分夺秒地争抢。给他买的玩具也是这样,他从不让其他小朋友碰。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大家给我想想办法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妈妈 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中学会分享,比如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有好东西,一定要与别人分享。这时,家长可从他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他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他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除了得到的分享外,也要给孩子施与的分享机会,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总怕累着孩子,家长可以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干活。在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得到和给与的家庭气氛中,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分享。 周子人 不给孩子特殊待遇 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要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心中能想着他人。还有可以让孩子帮忙照顾客人,有客人在场时抓住时机多表扬他,这样也容易让他养成替别人着想的习惯。 老赵 游戏中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毛病 可与孩子一同玩游戏,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给家中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策划一个人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剧情,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懂得怎样关爱别人,怎样与人相处的道理。游戏可涉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老师怎样教育小朋友、服务人员对待顾客、医生对待病人等。孩子会从这些游戏中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懂得关心他人,改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淡紫茉莉 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 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与父母的思想启发认识问题,具有良好的助人为乐精神。放弃溺爱是使孩子摆脱自私自利性格的前提。 李仪 引导孩子懂得体谅他人 家长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阿虎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或在外吃亏,于是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要还口,别人打你你要还手。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此教育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们会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格。因此,当你抱怨孩子自私时,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独享到分享是一个过程 小孩子不肯与人分享是很常见的事,尤其是在孩子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时候,更会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这一时期的孩子不但自己的东西不愿和别人分享,就算是自己的妈妈对别人的孩子好一点也会很敏感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孩子下一个“自私”的定义。其实与人分享的品质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成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 黄丽丽 主持人的话: 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8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多从自我考虑问题,以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和认识问题,很少关心别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自利”,但需要家长及早认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