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生活中难免说过一两次谎话,但这并不等于他们的道德品德就有多大问题,更不能推断他们想有意去欺骗谁,这大多是出于无奈,并不是他们愿意这样做。 我曾接到一个初中学生的求助信。他在信中写道:“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家里来了一位客人。看到他点火抽烟的姿势,我很好奇,趁妈妈去厨房的工夫,学着客人的样子划着了火柴。一眨眼,火沿着火柴棍儿烧到了我的手上,我本能地将火柴棍儿扔掉,没想到把它扔到了沙发背上,顿时把沙发背烧破了一个洞。我心里正着急,看见妈妈从厨房走出来,由于害怕我赶紧用身子挡住了被火烧破的地方,于是没有被妈妈看见。等到客人走后,妈妈发现了那个洞,生气地问我:‘这是不是你弄的?’‘不是。’我胆怯地说。‘不是你是谁,难道是它自己烧的吗?’妈妈气势汹汹地说。因为害怕妈妈打我,我第一次对妈妈说了谎话:‘是客人的烟头烧的。’妈妈听后没吱声,我也庆幸自己逃过一难。以后妈妈每看到那个洞,准会生气地唠叨几句。我也因为有了第一次说谎的‘经验’,以后每当我做错了什么事,就会用一些谎言来欺骗妈妈,而每次都能顺利过关。事情过去之后,我心里总有些内疚和不安,但始终不敢把真相告诉给妈妈,因为妈妈生气时的样子实在太可怕了。现在我长大了,我想做个诚实的人。有好几次我都想把说谎的真相告诉妈妈,但凭我的经验,说了实话后一定会挨打。老师,您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吗?” 这个学生在信中谈到的事,很多孩子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其实,孩子撒谎并不是想有意要欺骗父母,也不是他真的就学坏了,或是品行有什么问题,只是害怕父母的打骂而已。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懂得孩子犯错误后那种恐慌和无助的心,理解孩子情感的脆弱,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孩子就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我们,从而避免孩子的撒谎行为。但遗憾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缺少了理解和信任,总是用严厉的目光、威逼的语气和惩罚的行动,扑灭孩子纯洁的认错愿望,强化了孩子在家长面前的“防御本能”。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撒谎。从这个角度分析,撒谎有时是父母逼出来的。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弱者,他们犯错误后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为了逃避父母的打骂,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就可能试探性地编造一些谎言。如果这种方法能蒙混过关,下次犯错误后他们就会“如法炮制”,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撒谎的习惯。家长不能逼孩子撒谎,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一定要冷静,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自己的理由,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性。当孩子认错后,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并告诉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和要求;如果发现孩子隐瞒了事实的真相,我们也要耐心地引导,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用打骂威逼的手段,更不能让孩子因主动承认错误而遭皮肉之苦。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父母打骂中所包含的爱,在他们的思维里,认为打骂是父母不爱自己的表现。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他们就会用各种方式来讨好父母,撒谎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一定要严肃对待。当孩子承认错误后,家长也要督促其改正,不能靠“我错了”一句话就让他轻易过去。这样孩子虽然没有说谎,但并没有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要让孩子明白,说谎话要受到惩罚,说实话可以得到谅解,以后他犯了错误就会主动向家长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