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父母如何把自己的成功传承给子女

作 者:
郑笛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教与成才版

内容提要:

精英父母自身的拼搏、成长过程就是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心灵教育应该成为精英父母们实施家庭教育的必选课。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市场经济造就了为数成功人士。他们学习、拼搏,成为一代精英。他们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以传承自己的成功。

      可是,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茫然和各种困惑,产生了一些误区,这往往使得他们的教育事倍功半。

      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之一,就是精英家庭的父母们往往捧着金饭碗出去讨饭

      精英们忙于事业,生活无规律,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因此,把孩子送到老师家寄养或去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寄宿,往往成为精英家庭的首选。

      我的同学陆晓钢因为事业需要,一年中有大半年出门在外。儿子上小学时,陆晓钢就物色了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把孩子送老师家寄养。

      6年过去了,陆晓钢发现,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他也发现了儿子身上的两大缺陷:一缺少兴趣和活力,除了看卡通书,别的什么都不想干,也不玩,怕弄脏衣服;二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有自己的见解,被人欺负连反抗都不敢,更谈不上担负责任了。

      陆晓钢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立足于社会呢?有时候看着儿子,陆晓钢甚至觉得像在看别人的孩子。

      陆晓钢在选择寄养的时候,疏忽了教育的一个基本特性。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首先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传承。让孩子离开家,等于隔绝了孩子与家庭影响之间的关系。结果,孩子获得的价值观也是别人的,家庭的价值优势丧失殆尽。这就是陆晓钢看着儿子觉得陌生的缘故。

      值得父母警觉的是,现代孩子的生活环境因素越来越丰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各种非家庭因素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相比较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婴幼儿时期。所以,有专家提出,父母要重视对孩子“教育资源构成”的关注、选择和调整,特别是要抓住孩子的童年时代,尽可能多地给予家庭全方位的良好影响。

      以此看来,在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方面,陆晓钢走入了一个误区:拿着金饭碗去讨饭。而这样的错误,绝不仅仅是陆晓钢一个人的。

      精英父母自身的拼搏、成长过程就是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

      每一个孩子的成才都离不开多种教育资源的通力合作。所以,在把孩子交给太太、老师、保姆、公公婆婆、丈人丈母娘、技艺培训班的时候,精英父母必须具有搜索、鉴别、选择、改造、利用、创造、建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的能力。

      我有个朋友叫欣月,她是最早下海的成功人士。孙子出生的时候,她把家业交给儿子媳妇打理,自己开始“第二次创业”——教育孙子。

      为了给孙子世界一流的教育,欣月除了自己努力学习儿童教育,还两次刊登广告招聘专职家庭教师。欣月不知道,她要家庭教师做的,包括她要保证孙子不生病、孙子每天和奶奶在一起而不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还有孙子只吃了4个月的母乳,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背离世界一流教育的宗旨的。

      看来欣月的第二次创业刚开头就走入了误区。她不知道,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育者不仅要对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劣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能预测并考察各种资源相互作用的功效,不要错把劣质或低质教育资源当作优质资源,也就是说,家庭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所以,教育的效果应该以人的一生来衡量。两性交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从小时候的性别角色体验、异性交往、青春期性教育,到大学的恋爱,这一切,就好比春夏秋冬四季节气,该播种该除草该施肥该收获,不能提前也决不能滞后,不能错过季节,否则就会影响收成。

      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是精英家庭的父母,也是需要预先学习的。

      精英父母忘记了角色的转换,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还用“领导”“老总”的思维方式

      成功人士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能力,父母往往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生活、学习条件,避免任何坎坷甚至不让孩子生病。

      可是人的身心成长,必须在各种经历、体验中完成。“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不经严冬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不吃苦不利于心智的成熟。

      有的在假期让孩子参加吃苦夏令营,有的去几趟农村,有的把受资助者当作自己的家庭成员,让受助者与孩子相互教育。只要不是蜻蜓点水而能够持之以恒,不是做秀而是真心诚意,都不失为有效的弥补措施。

      人要成才,恐怕还在于保持自然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让孩子经历普通生活中应该经历的一切自然的磨难和痛苦,如体验饥饿和劳累、愤怒与悲伤、疾病与伤痛;体验父母等人偶尔不公正的惩罚;为大人分忧;体验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想念;体验在外奔波时的思乡、飘泊、借宿及无家可归的感受;体验想赢却输了的无奈;体验人有我无的羡慕和向往,从而获得“平凡生活最美好”的真切感受,能体味、珍惜生活中点点滴滴幸福的情怀。

      与在物质生活上过于宠爱孩子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孩子心理、精神生活上的过于严格。这是当代父母的通病,只是精英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

      精英父母自身的“标杆”高了,就有了一种潜意识:孩子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给家庭添光彩。在高期望下,父母往往越发苛求孩子。

      有的父母习惯了“领导”“老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到了家里忘了角色转换,仍像对待下属那样对待孩子,缺乏亲情,挑剔孩子,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不自知。

      孩子在父母的暗示下,也往往对自己高期望高要求,过于追求完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