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我家的信箱里又塞满了写作、绘画、书法等各种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我征求女儿的意见,这个暑假去学啥,她不乐意地噘起小嘴说: “放假了也不让人好好玩。”老公问她:“送你回乡下奶奶家玩个痛快,好不好?”女儿欢呼雀跃:“好耶!爸爸伟大。” 我有些迟疑:“谁不是趁假期送孩子‘充电’——琴棋书画无所不学,你把她下放到农村学插秧啊?”老公说:“农村是城市孩子最好的第二课堂,女儿一定要补上这一课。” 就这样,女儿被送回了200千米外的乡下。我回来后隐隐不安,担心在我们庇护下娇生惯养的女儿能否适应农村的生活。老公说:“我像她这么大时,割草、放牛、煮饭……啥不会干?你总是不撒手锻炼她,她以后读大学了你也得跟着她去洗衣服。”想想也是,女儿今年9岁了,但独生子女的依赖、懒惰、自私、享受等缺点她都有,被子不肯叠、房间懒收拾、对饭菜挑三拣四……搞得我常常感叹养一个孩子比我妈养几个还辛苦。 几天后我打电话回婆婆家。女儿兴奋地向我描述放牛、捉蚱蜢、挖番薯等一件件趣事,还自豪地说她的衣服全是自己洗,因为7岁的堂妹都是自己洗衣服了,她也不能落后。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有榜样做女儿的向导,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放下电话,女儿的快乐仍感染着我。我感慨地想,我们做家长的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辉煌舒适的人生,在孩子应付繁重的功课外,节假日还“押”着他们参加奥数、英语等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他们能自由嬉戏玩乐的时间有多少?即使有也多是从玩具和电视里寻求放松脑子的乐趣。每当我看到很多学业上不堪负荷的小学生戴眼镜,少年老成,活泼和童真的天性被扼杀,心里便涌上悲哀:有多少家长能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否孩子的锦绣未来都必须以牺牲他们童年时光无拘无束的快乐自由为代价? 每当女儿拿着成绩单向我报喜时,其实我心里既满意又歉意。我这次把女儿回乡下,大自然赋予她的由衷快乐本应是她童年应该享受的啊,童年留给她的回忆不应该只是书山题海啊。 一个月后,我和老公回乡下接女儿返城。女儿肤色晒得红黑红黑的,身体结实多了。吃饭时,她很快就扒完了一碗饭而且碗底不留米粒,以前她可是对饭菜挑三拣四,一碗饭要磨磨蹭蹭半天才艰难吃完啊。女儿说:“我去田里看过农民插秧,他们很辛苦,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呵呵,我整天读《悯农》都改不掉女儿的浪费毛病,现在竟因她亲身体会而改了。 我翻看女儿的日记,它把我引进了一个新鲜而有趣的天地:从放牛、捉鱼到写各种昆虫农作物花草……写的都是她的亲身经历,童趣盎然、妙趣横生。大自然这个第二课堂不仅开阔了她的视野,增长了她的知识,也丰富了她的心灵,这些岂是参加那些培训班所能受益得到的? 第二天启程时,村里的有些孩子来“送别”女儿。她哨悄附在我耳边说:“妈妈,他们家里很穷,我能不能把没用完的本子和笔送给他们?”我点点头。女儿变得有爱心了,这又是一个让我欣喜的变化。 我们上路后,女儿仍有些恋恋不舍。她说:“我以后暑假都回来,好不好?” 我答:“只要你愿意,没问题。” 我想:学校、培训班、大自然和社会都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我们做家长的在注重培养孩子掌握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练就健康体魄,只有这几方面和谐统一,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才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