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5岁的小刚性格文静,似乎很害羞。妈妈带他到朋友家去玩,看到朋友家的孩子画的飞机很漂亮,妈妈要他也去画一幅他最喜欢的坦克。可小刚扭捏地拒绝:我不行,我不会画!又有一次,妈妈带小刚旅游回来,要小刚把旅游途中的趣事口述下来,由妈妈笔录成日记。可小刚又拒绝:我不,我说不好!任妈妈怎么鼓励都不行。妈妈奇怪,小刚是怎么啦?后来她去请教教书的表姐,表姐经了解,才知道问题原来出在孩子爸爸经常数落小刚上面。 案例二:15岁的萧萧上初三,性格内向、很自卑。虽然学习很努力,成绩在班上属前五名,可是每次考试如果达不到自己定的标准,就悄悄抹眼泪,觉得自己很差劲、各方面不如别人,思想包袱很重。她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由于工作都忙,很少与萧萧沟通。对于学习,倒是很少批评她,只是经常向她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不断鼓励她要努力再努力,将来向名牌重点大学迈进。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种人格缺陷。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形成。过度自卑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胆怯懦弱、孤僻内向等。自卑往往源于孩子的幼年时期。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自卑阴影中的孩子,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一生都被自卑所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前途。 孩子一生下来,并没有自卑心理,而自卑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自卑感的成因 1、经常数落孩子易形成孩子自卑 有不少父母喜欢经常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记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赏识心态。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们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自卑感又导致孩子形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案例一就是这样。当自卑感像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心灵,井影响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已被自卑打败了,自信早已荡然无存。 2、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父母学历较高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翻版,他(她)有自己的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案例二还是比较民主的家庭,但由于鼓励中带有强烈的期望倾向,在不断鼓励中,孩子的压力相当大,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给自己定高标准。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而还有不少家庭,如果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则打骂者有之,逼迫者有之。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当父母的期望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预定的目标,并体验着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时,孩子还能自信吗? 3、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你看,你堂弟多听话,学习多努力,哪像你,天天看电视,作业也不好好做,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一样啊”。有一个调查资料表明,孩子在回答“最烦父母做什么事”时,排在前三名的是叨唠、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实际上,拿孩子与他人比,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她)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另一种是纵向比较。这一次比前几次考得差了,这学期不如上学期了,家长又唠叨开了:“你看,以前你都不错的,现在怎么退步了,真是让人生气!”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为什么现在不如以前好,也许现在的课程难度增加了,也许到了新环境不本适应,也许因某事出现波动等等。比如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就有一个学业上、情绪上的顺利衔接问题。所以,家长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而不是一味地比较、批评。 4、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孩子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如果父母能放手让孩子多尝试、多活动,让孩子多干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事事包办,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不至于因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而与同年龄人拉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比如,在幼儿园,当别的孩子都会系鞋带了,而他(她)还在那儿系不上鞋带等着老师,听着伙伴们传来嘲笑声时,其心里会好受吗?小伙伴们擦桌扫地,而他(她)却连抹布都不会拧而遭到嘲笑时,能不产生自卑感吗?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事躬亲,会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觉得大人是强大的、能干的,自己是渺小的、无能的。一旦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了不同,别人会的自己不会,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自卑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占领了孩子的心灵,挤占了原本自信的空间。如果说是家长在制造孩子的自卑,一点也不过分。 二、自卑感的克服 1.多赏识赞扬,少批评指责 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孩子的自信就像一颗脆弱的玻璃心,如果承载太多的来自父母的负面评价,将会碎裂成无数的碎片,刺伤自己,无法弥补。谁也不喜欢总是受父母的数落、指责。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住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当然,表扬也要讲究方法,也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