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孩子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他(她)的爱转化为他(她)对大家的爱,这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照父母之后,在将来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一位叫李雷的孩子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知道了父母的艰辛。 身为独生子的李雷上小学时对父母缺少关切之情,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心,父母为此感到伤心、头痛。李雷的父母苦恼之下请教了一位教育专家,专家听了他的诉说,深表理解,教给他一系列方法。 双休日李先生骑车带李雷到公园里玩。看完各种动物的表演,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李先生问道:“你觉得骑车有意思吗?”李雷说没骑过,不知道是否有意思。李先生问他想不想试一下,李雷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李先生骑坐到后车架上,双手伸直了把住车把,李雷跨到大梁上骑车,凭自己的操作使自行车滚滚向前,自然使李雷兴趣陡生。可他毕竟还小,骑过800米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小汗珠。最后他喘着粗气停下来,好奇地问:“爸爸,你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李先生说:“尽管我力气大些,不过每天也都挺累,尤其是上坡时更费力气”。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车带儿子上学。骑到一个上坡处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下来,用一双小手推起车来,李先生心满意足,真诚地说了一句:“感谢儿子,你现在知道关心别人了,这太使我高兴了。” 李雷为什么变了?是专家教给李先生的方法起了效果——让孩子多体验。体验到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关照父母的好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照父母的习惯。如,爸爸下班回来,教育孩子:“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双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倒杯水。吃饭时,要提醒他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爸爸。当他们学着要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只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 ●经常让孩子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很必要。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时,他们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父母要使孩子懂得:在家庭中,他不仅有享受父母爱抚的权利,同时又有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听从父母对于饮食起居、生活制度和用品购买的合理安排,乐于接受父母的正确要求,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在这种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就会自然地养成。 ●让孩子从小养成尊敬父母的习惯。天下万千父母心,皆望子女能成才。从根本上说,孩子能够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才,就是对父母的最好的报答和最大的尊敬。同时,尊敬父母这种道德情感,又具体地表现在一些日常的规矩、习惯上。父母应从小让孩子养成这些好的规矩、习惯。如:听父母说话要专心,父母招呼要立刻答应;出门要告诉父母,回家要先向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说话要恭敬,要听从父母的正确管教;自己在家外的情况要常对父母汇报,不要隐瞒;不随便弄脏衣服,珍惜父母的劳动,逐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影响父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关心父母健康等。 ●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有威信的父母才能获得孩子的尊敬。父母的威信,严厉打骂“打”不来,单纯疼爱“疼”不来,用钱买它“买”不来,反复说教“说”不来。只有在他们自己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在他们对孩子的帮助中,威信才能真正树立。 ●惩罚与激励并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自私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予一些小小的惩罚,让孩子明白这样是不对的。而当孩子年纪稍大,对关照别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宜多加表扬,以激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