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你为何不能“早当家”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及家庭教育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宁夏教育

内容提要:

穷人家的孩子要“早当家”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5年8月26日《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助学款领取现场家长多孩子少》的报导,称开学在即,困难群体的孩子上学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南京市慈善总会、总工会等单位通过爱心捐助、社会募集和专项拨款等途径发放助学款。但在领助学款的现场,家长的身影随处可见,孩子却寥寥无几,而有关工作人员在通知的时候,都讲明要孩子带着录取通知书自己来领钱,但排队领钱的人中,有很多是家长,少数是家长陪孩子来的,单独来的学生只有两三个。向这些家长追问原因时,结果是有的心疼孩子来回奔波,更多的是怕孩子脸上挂不住,“丢脸”“觉得没面子”。

      短短数百字的报导,却是很耐人寻味。“这些孩子都已经考上大学,都是十八九岁的人了,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吗?”工作人员表示置疑,“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从这两天的情况来看,穷人的孩子未必能够早当家”。

      (一)在对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进行关注时,我们是不是忽视了其心理、品德问题。

      “其实,我也不想来。这么多人,多丢脸啊。可妈妈在外面做钟点工挣钱,一天做5户人家,没时间。爸爸中风,瘫痪在床不能来,我只能自己来。 ”一位单独领款的女孩子小声地对记者道出了单独来的原因——是实在没人陪才不得不独自前来。“我也让女儿来,可她不肯。其实她不说,我们做家长的也知道,家里穷,吃低保,孩子面子上挂不住。”一位家长如是说。

      如此看来,“领助学款等于丢面子”获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认同。然而为人子女的这些学生就此躲在父母背后享受着他们的庇护却是令人不敢苟同的。

      人生在世,谁会一辈子都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今天身为贫困学子的你可能需要他人提供金钱的帮助,明天一个学业失败的人可能就需要你的开导和鼓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会需要他人的帮助,正是在相互帮助中,社会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接受他人的帮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经济上的贫穷也不至于让人抬不起头来,“吃低保”也只是一项社会保障福利而已,这存在于各个国家,是国家保证公民基本权益生存权的一项举措。领取助学款更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有什么事会比能够继续自己的学业更重要、更令人开心的呢?我们不能对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对面子过于敏感,从贫穷到富裕,从接受他人帮助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到自强自立走向成功,其间必然会有很多艰难困苦,今天突破认识误区,独自去接受他人帮助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坎,如果连这个小坎都跨不过去,岂不是要一辈子都困在贫困自卑的囚笼中了吗?助学款领取现场的这一幕反映了不少贫困学子的心理不成熟,并没有表现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一面。

      如果说觉得领助学款有失颜面而不愿意去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认识问题,而将自觉失面子的事交由父母去做,自己就心安理得地躲在父母的背后享用别人的帮助则是一种道德问题了。身为贫困家庭中的一员,更应该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父母共同撑起贫困的家,至于领取助学款这种分内本就该自己去做的小事当然更该主动独立去做,何况工作人员都提前明确表示过了呢?

      此外,自己亲自去领助学款也是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的一种尊重,对方无偿地提供援助,作为接受帮助的一方于情于理都该当面表示感谢,如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的话,至少应该知道对方的姓名,日后再对他人的帮助予以回报,因为面子问题而让父母替自己去领助学款实在是不应该的。

      (二)为人父母者,更应该带着孩子共同体验生活,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能对以后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艰辛做好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

      一位离异下岗并且身有残疾的母亲被问及为何不让儿子来领助学款时这样回答:“孩子还小,才19岁,怕他找不着地方。这些年我们母子的生活是苦了点,但再苦我也不能苦了孩子,领钱这事我能做就代他做。”另一位家长则说,2000元数额不小,不放心孩子一人来领,而儿子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就整天不在家,在外面和同学吃饭唱歌,就省得让他专门跑一趟了。

      上述家长的回答真是让人既感动又心痛,感动于家长对子女无私的爱,心痛于这种爱的不理智,显然家长在为孩子逃避现实提供了生存土壤,父辈们没有言传身教,告诉下一辈子如何在贫穷中求生存,如何正视自己的贫穷地位,而是以一种畸形的爱包容孩子的一切,让他们从父辈们的纵容中学会了逃避现实、逃避生活仍不自知。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一代没有将勇敢面对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交给下一代,却让他们一味地鄙视、逃避贫穷,坐享其成,这样的他们即使读完大学也无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无法改变家庭的贫穷状况,却可能将贫穷延续了下去。二战后的日本几乎和当时的中国一样落后,在一片废墟中,幸存下来的妇女们带着孩子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着手重建家园,她们在辛勤劳作中也将那种不怕艰难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传给了下一代,所以,几十年后,日本很快一跃而为世界强国。上述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家长的做法无疑是缺乏远见的,处在贫困境遇中,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那就是教给下一代正确面对贫困的态度,金钱只能解决一时的物质困难,精神上的意识、态度、品质问题则能给予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打不垮的无穷力量,而这种精神上的力量就需要贫困家庭中的父母们主动对孩子们进行培养,同时从这次南京市助学款领取现场的情况看来,周围的好心人可以给您的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帮助,但却无法提供精神上的帮助,教给他直面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项工作还得由家长来做,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和家长一同体会生活,体会生活的艰辛,体会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快乐。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来讲,这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或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没有接受到正确的观念,儿童在独自面对复杂社会时就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问题,如人际交往困难、不能很好地应对挫折、过于敏感,容易自卑等等问题,虽然有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易于出现这些问题,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并不是贫穷本身带来的,而是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保护孩子的脸面、自尊心却没有教给孩子正确面对贫困、面对现实的态度所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都是很可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