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认识考试的功能 孩子开始读书学习,就要涉及到考试。许多孩子不会考试,甚至害怕考试、憎恶考试。其实,考试也是一种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它包括很多因素: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心理承受力、心理调节能力、估猜能力、考试技巧、考试经验等等。 考试自身具有工具性,无所谓好和坏、对和错的价值判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发挥考试的功能。 首先考试可以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考试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孩子回忆和巩固已学的知识,使初步形成的技能更加熟练以至于自动化。由于试卷通常是教师或专家精心编制的,其内容在安排上不仅系统周密,而且重点突出,有较强的针对性。各种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问题的呈现形式都较普通的作业和练习为好。这些特点都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严谨性、敏捷性、深刻性等。 其次考试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意发展。所谓情意主要指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想、信念、自我意识等方面素质。考试这种学习活动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内容的密集、时间的紧迫,分数的竞争、行动的限制等特点都对孩子的思维、操作、观察、阅读等学习活动产生较大的压力和积极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思维活动的质量大大提高,潜能被极大地激发,记忆能力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出于对考试结果的关心,孩子们能连续数天地关注已经过去的考试,这对他们养成集中注意、忍耐等良好心理品质都有益处。 怎样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 一、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学习责任心的培养。 我们经常会在考场上看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有些孩子只是一题接一题地往下做,做的到底对不对,他不去深究;二是有些孩子早早地完成了全部的答卷任务,剩余较多的时间,但他不愿去认真地检查,而是在“磨洋工”。前者可能是出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但也有责任心不强的原因。 这两种现象折射出这些孩子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增强,因为深入细致地检查,反复地验算都需要较大的耐心和较强的意志力,而这都源自于孩子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和维持。 有些父母在平时督促和辅导孩子的学习时,常常会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的对错,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我只管做出来就行了,对不对有爸妈呢。这种依赖心理发展下去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不良品质。 父母平时对孩子的督促,重点应放在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上,而不在于逐题逐句的评价上。对孩子学习的辅导,重点应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解题策略的点拨上,只是启发引导,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具体的答案。这不仅是有利于孩子弄懂、弄通某一具体的知识内容,解决一题一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二、帮助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考试中粗心大意、书写潦草、浅尝辄止,不求尽善尽美等问题,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存在的,要想在考试中避免这些问题,那就要在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和训练。家长在孩子平时做作业时要严格要求,督促孩子以考试的心态对待每一题作业。只有平时训练有数,考试才能正常发挥。 三、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挥的稳定性、出色的耐挫力、乐观豁达的心态等是构成孩子考试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仅仅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培养,而要在孩子的整个生活中去培养,家长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当孩子在游戏中失败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锻炼他的承受挫折能力。平时多给孩子吃一些“维生素N(No)”,不要事事顺从孩子的心愿。 四、父母要有宽容的心胸。 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通过严格要求和宽容民主的有机结合而体现出来,父母之严,在于养成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要多看态度、动机、愿望和行动过程,少看行为的结果,千万不要以结果(考试分数)论成败。在与孩子日常的交往中要多激励少批评,当孩子遇到考试失败时要帮助孩子进行原因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真真切切地让孩子感受到,失败确实是一种经历、一种资源,是成功之母。 让孩子在考试中胜出的方法 要充分发挥考试促进孩子发展的功能,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在考试中胜出,获取成功的考试体验。只有考试成功了,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树立,经常性的考试失败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在考试中胜出呢?抛开平时的刻苦学习和考前的认真复习,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考前准备好 1.调节身心。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考试之前,要调节好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使之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考试。在身体方面,要避免疾病、意外损伤等问题出现,要注意饮食和休息,不要过度复习,以免造成劳累。在心理上,要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 有些孩子在重要考试前出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现象,一进考场就头晕、心慌,甚至呼吸紧张。这就是考试焦虑症,它会影响孩子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一旦出现这一症状,要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通过暗示等方式,强调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错的,使他树立信心。还可以向他讲道理,使之明白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