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倾向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教与成才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情商高的孩子易成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教养方式是怎样通过儿童自身的心理活动促进道德发展的。本刊特请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韶刚为我们写来系列文章,通过对道德发展提供支持的社会倾向性、自我控制、顺从、自尊这四个基本成分的分析,探讨在家庭中父母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道德行为最初起源于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人的道德本质是与这个人的心理面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进行社会交往中的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的。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或其他人的良好行为可能会给孩子树立一些值得效仿的道德榜样,如乐于助人、良心、同情等。同样,父母的不好行为也会带给孩子不良影响。但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社会环境,都是一种社会倾向性,并不属于道德的范畴。

      概念一:

      社会倾向性是社会群体思想对社会环境的指向性。主要由社会价值观决定,体现群体对一定目标的追求与认识。

      美国品格心理学家伯克维茨用“元道德特征”来描述这些成分,认为社会倾向性、自我控制、顺从、自尊就是一些“元道德特征”,它们是为道德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必要成分。而移情、良心、利他主义和道德推理则是基本的道德特征,是在元道德特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分析社会倾向性对道德形成的影响。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一直把有没有参与社会交往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意愿看作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关键。一般地说,缺乏这种意愿就被看作是心理不够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愿意与人交往,虽然可能会因为表面上的“脱俗”而使人好奇,但久而久之,就会因为过分清高而失去很多朋友,也失去了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机会,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有的女孩都十几岁了,打电话时还不会称呼对方,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若父母不在家,家里来了客人,她可能尴尬得什么都不会做。参加幼儿园或学校组织的活动,她无法与别人很好地玩在一起。将来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遭到别人误会,她也不知道该怎样向别人解释,固执地以为别人存心和自己过不去,等等。显然,过分地独来独往,不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就会关闭自己的心灵之窗,埋下心理不健康的种子。

      如果不注意儿童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倾向性,将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

      最近,英国对中小学男孩的一项调查发现,约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有过某种反社会行为,半数以上的男孩偷过钱,三分之二的人曾在商店里行窃,十分之九的人曾在学校里偷过东西。挪威和瑞典对1000名9—14岁在校儿童的调查发现:89%的儿童承认有过轻微的违法行为;39%的儿童有过小偷小摸行为;17%的儿童曾抢劫他人;14%的儿童曾故意破坏他人财物。当然,研究还发现,这些行为一般在20岁之前达到高峰,在这个年龄之后则出现下降。这些研究和调查表明,如果不注意儿童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倾向性,将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

      概念二:

      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显现出来的精神病理现象的一个主要信号就是,儿童开始表现出反社会的生活方式,儿童常常会忽视或破坏他人的权利。

      社会倾向性本身虽然并不是道德特征,但其中所隐含的某些带有群体倾向性的成分,却会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某种社会倾向性,首先在家庭,然后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孩子,父母就必须从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倾向性做起。

      1、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出生的最初几年中, 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稳定的依恋情结,这是健康的社会倾向性的来源。

      依恋是婴儿和最初的照顾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对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研究表明,在人生的最初几年中,健康的依恋情结的形成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心理效应,而且这些效应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很久。有些研究发现,健康的(稳定的)依恋关系能够预示着整个人生的成功。

      还有研究发现,和那些依恋关系不稳固的儿童相比,那些有稳固的依恋关系的学前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更为融洽,更愿意去遵守家庭规范。

      相反,造成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婴儿期依恋情结的缺乏。由于儿童从小就没有形成与父母(或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基础,导致儿童从心理上对社会和他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冷漠甚至仇视,致使儿童不能发展起道德的良心。当然,依恋要适度,与父母过分依恋也会导致成年后的适应不良。

      2、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互为依存的。

      一方面,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促进父母更加关注对子女的养育方式。例如,喜欢和父母或他人交流,说话做事讨人喜欢的孩子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当孩子通过表情、身体或言语发出某种信号时,父母会很快地对此做出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