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卢梭 中国的学生要保持学习兴趣很难,因为学习的压力实在过于沉重。然而,既然现实中种种不完善的地方不是我们的能力能扭转的,我们就只能适应和接受。这也不完全是被动的适应,也有我们自己的努力在里面。 如果孩子不能保持兴趣,学习就要事倍功半,越学越苦,效果越来越差。要想在千军万马中杀过高考的独木桥,保持住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值得父母和孩子付出任何代价。 现实的阻力 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国家并不是最能帮助学生保持兴趣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却没有足够的条件,让他们沿着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 例如,很多中学都有图书馆,但即使是在北京的重点中学,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也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汲取知识的需要。人们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课外书应该以课外为主,这样在图书馆里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要么是与所学知识关系不大的书,要么是紧跟教学内容的参考书。而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从学习中产生,并且想要知道更多课本里没有讲到的知识。此时,他们却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去获得这些知识。 国外的经验 在美国,一个从中国来的小留学生,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他和爸爸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录像带,他拉着爸爸一边看,一边讨论。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当他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了。 这样的教育,就非常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学起,就能主动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探索的过程是其乐无穷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自然就被保持了下来。 现实的对策 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兴趣可以帮助孩子大量节省学习时间,大幅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用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好的名次和更多成功的机会。 实际上,一切保持兴趣的办法,都有两个必要的前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有的家长会说,我管得这么严,孩子还是老偷懒,如果放手,他就该更不知道学了。这种问题确实存在,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 家教法宝: 1.经常鼓励孩子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态度,学习对他来讲是一种非常大的付出,多数孩子在努力的时候,都希望看到父母满意的笑容,希望得到鼓励。每个孩子都有孝心,知道父母养大自己不容易,往往会把努力学习看成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如果自己的努力不能换来父母真心的喜悦,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值得。 2.和孩子分享学习的乐趣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一定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哪些知识特别有意思,在答题中绕过了哪些暗藏的陷阱。父母多和孩子谈论知识的乐趣,孩子就能学得更容易、更轻松。 3.帮孩子分担失去兴趣后勉强学习的痛苦 当孩子对某一科目失去兴趣,再继续学习就等于是承担非常大的痛苦。这时,父母一定要帮孩子分担痛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在陪着他努力,一起寻找出路,共同想办法,重新找回失去的兴趣。 4.保持兴趣,是为了自己 家长可以和孩子讲清楚,学生必须学习,有兴趣就能学得轻松,没兴趣只会学得痛苦。这样可以让孩子懂得,保持兴趣是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值得自己去努力。只有孩子认识到保持兴趣的重要性,才有可能自觉地努力。 5.用成绩来回答老师的批评 有时,老师的粗暴批评会打消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才是对老师批评的最好回答:爸爸妈妈看出你是一个天才,但是老师没有看到,我们就用成绩证明给他看! 6.与孩子并肩奋战 孩子的学习就是一次长征。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长征旅途上的战友,面对学习上的挫折,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分担痛苦,并肩奋战。当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解出了难题,找到了自己错误的根源,父母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大喜事。 摘自《怎样学出好成绩》,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