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好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解放孩子,快乐成长

      “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让好人变坏”,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触目惊心,孩子在这样一个扭曲的、变形的、缩小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还有多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成长,解放孩子,势在必行。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变成一个瞎子和聋子,这样我就不用再读书了。我讨厌读书,每天晚上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有时到半夜十二点也不能上床睡觉。爸爸妈妈每天逼我念书,不让我休息,我觉得好累好苦。”这是南京一个六年级女生的新年愿望,看似可笑的新年愿望,却发人深省。

      我们是否该思考,是不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正在推行的教改可否真有理想中的效用?

      孩子究竟有多苦?

      电脑足球再见了,家庭作业做不了,周六周日玩不了,单词课文背不了,压力让人受不了。

      这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创作的《我的升学苦恼不了歌》。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我们找到了一份南京市某中学的作息表,原来同学们竟然有这么多繁重的任务:

      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学生们在校时间为16个小时,除去课间休息的3个小时,他们每天13个小时在学习,星期六一般也是补课的,这比一个上班族的工作时间要多得多。

       学生作息时间

       上午下午 晚上

      6∶10

      起床 13∶25~14∶10 第五节课

      18∶50~19∶00

      英语听力训练

      7∶00~7∶25早读 14∶20~15∶05 第六节课

      19∶00~19∶45

      第一节晚自习

      7∶30~8∶15第一节课 15∶05~15∶10 眼保健操

      19∶55~20∶40

      第二节晚自习

      8∶25~9∶10第二节课 15∶20~16∶05 第七节课

      20∶50~21∶30

      初一、初二第三节晚自习

      9∶10~9∶40课间操16∶15~17∶00 第八节课

      20∶50~21∶50

      初三、高中第三节晚自习

      9∶40~10∶25

      第三节课 22∶00

      初一、初二熄灯

      10∶35~10∶40 眼保健操 22∶30

      初三、高一、高二熄灯

      10∶40~11∶25 第四节课

      允许高三学生在熄灯后,根据需要开台灯继续学习,但最迟不可超过23∶30

      其实深感压力的不只是学生,家长和学校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考试成绩往往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教师业务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也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惜重金给孩子选择名牌学校,攀比、从众心理严重。

      应试教育是一种畸形教育,我们千千万万的学生,在一批一批地继续着“学完—背完—考完—忘完”的悲剧。

      个性化教育下的好孩子

      “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所以,从制度入手进行教育的调整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育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共识,是对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度,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方向。

      个性化教育下的好孩子有新的标准

      什么是“好孩子”?乖孩子就是好孩子?高分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现在的教育标准就是把这张白纸先折了几下,孩子在这样一个扭曲的、变形的、缩小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还有多大的潜能呢?

      好孩子的标准应该是个性鲜明,应该充分保留他们的本色,扬长补短。

      教育的任务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同一标准下的人,而是要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有个叫张启动的青年,他的物理和数学都是100分,语文和英语却很差,连考三次都没考上大学,但他边卖报纸边钻研,结果在物理学上搞出了创造性的成果,被美国一所大学直接录取为博士生。这样一个天才,在“唯总分是举”的体制下,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就因为一门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英语,被大学拒之门外,前途被影响。

      特长是什么?特长就是一种超长之处。不是弹琴,不是下棋,不是会一门外语。他没有范围,有新思想。有怪思想也是一种特长。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解决问题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怎样舒缓压力

      究竟我们的压力从哪里来呢?孩子怎样才能从沉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呢?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缘自方方面面,有教育体制、用人制度、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标准、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各种因素。

      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给孩子减负却势在必行。

      一、家长给孩子减负

      很多家长给了孩子们这样的压力: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父母与孩子意见相冲突;总认为孩子做的还不好,吝啬自己的表扬。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动机扭曲,缺乏发自内心的动力,难以调动、发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承受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在这种状态下,出现各种心理疾患,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发泄不满也就不奇怪了。

      为此,家长们应调整心态,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改变对孩子过于严厉的要求,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享受到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乐趣。走出传统观念的误区,解放孩子也解放自己。不要一味逼着孩子死啃课本,而应向孩子推荐一些可以让他们开眼界、长知识的书籍;与孩子一起有选择地看一些有趣有益的电视节目;抽空领着孩子走出书房,投入自然的怀抱,陶冶孩子的情操……孩子的未来首先是属于孩子的,家长可以为其设计未来提供参考意见,但无权越俎代庖。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主动了解和理解孩子,满足他(她)正常的需求,给他(她)以足够的信任,让他(她)将你看成是知心朋友、支持者、合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