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让孩子心中有他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心中有爱,生活中才有阳光

      家长在孩子的心中应该播撒一颗“爱”的种子。

      这种“爱”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呢?

      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人从苏联访问归来说,他走进遐迩闻名的巴甫雷什中学大门,看到迎面墙上有一幅极为醒目的标语,上面赫然写着“要爱你的妈妈”。当时,他感到很惊讶,很不理解,便问这所中学的校长——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怎么不让年轻人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劳动’之类更为重要的教育,而要写上这样一句非常平常的话呢?”得到的回答更让人心头震颤:“这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良心都不具备,一切就无从谈起。”

      真是一语惊人,振聋发聩!

      一位法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儿子拒绝赡养孤苦的老母亲,母亲气愤至极到法院起诉。法院秉公办案,依法判决儿子必须尽其赡养之责,每月付赡养费50元,并给老母亲以精神和劳务上的赡养。慑于法律的威力,儿子不得不每月去送赡养费。但他每次去都不进屋,只是把那几十元赡养费别在老母亲屋门的门把儿上,回头就走,也不打个招呼,更不要说尽精神和劳务上的赡养了。

      天下竟有这样的儿子。可气!可恼!可恨!

      法律管得了他的行为,却管不了他的良心。像这样对自己的母亲连一点最起码的良心都没有的人,让他去爱别人,可真是天方夜潭了。难怪苏霍姆林斯基以“要爱你的妈妈”这样的话为孩子们的良心奠基,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爱”的种子。

      良心,在心理学上就是道德情感。对孩子们来说,家长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就应该让孩子有一颗爱心,教孩子懂得爱和爱什么。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劳动等,自然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情感。但是,由于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情感还是很具体的。所以,应该首先懂得爱妈妈,由爱妈妈而爱他人,进而懂得爱人民;应该首先懂得爱家,由爱家而爱家乡,进而懂得爱祖国。这些“爱”的核心是心中有他人。

      爱妈妈跟爱他人是不是一致的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公共汽车上的一幕: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又挤又钻,抢先上车占了两个座位。母亲上车后,坐下来抱着孩子又亲又夸,孩子自然也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非常高兴。这时,上来一位老大爷,抢座的孩子无动于衷。在另一个座位上的孩子主动起身挤到母亲怀里,很有礼貌地招呼:“请爷爷坐到这儿吧。”老大爷说声“谢谢”,孩子回声“不谢”,赢得了不少乘客的赞许目光。母亲轻轻地拍拍孩子的头,表示赞赏。

      您推测一下,这两个孩子一旦在自己和妈妈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谁更懂得爱妈妈?并不费解,十之八九是后一个孩子。前一个孩子表面看来似乎是爱妈妈,但实质是自私心理的表现:在不损害孩子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妈妈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先顾妈妈,实际上是先维护了个人的一己私利。依照这样的观念,当孩子个人利益与妈妈利益发生冲突时,也就极容易首先想自己而不顾妈妈了。所以,我们说爱妈妈实质上是爱他人。当孩子自己和妈妈的利益有冲突时先为妈妈着想,您说这不是爱他人吗?就是说,只有真正懂得爱他人的孩子,才知道真正地爱妈妈。

      如今的孩子,虽然多是独生子女,但大部分也能热情待人,懂得关心别人。可是,我们也经常看到,确实有一些孩子对人很冷漠,只知道关心自己。这是天生的差别吗?不,这是孩子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

      当孩子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后,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把“我”和“别人”区分开来。于是,在与别人的接触中,他们常常会提出“我要”“给我”“这是我的”等说法。最初,这应该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进步,因为孩子知道“我”了。但是,成人如果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变得私心严重,心中只有自己,对别人毫不关心。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从狭隘的“自我”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懂得关心体贴他人的好孩子。

      怎样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教孩子心中有他人呢?

      第一,您得加强责任感。马卡连柯说:“你们生养和教育子女不是仅仅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实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教育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来,那么,因此所犯的错误,不仅仅是你们的,而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由此看来,家长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是多么重要。

      第二,父母的言传身带。父母如何影响孩子,这对孩子心中是否有他人至关重要。从前面公共汽车上的一幕中,您已经清楚地看出来。其实,这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体现。父母在与同事、邻里以及一些不很相关的人的交往中,要热情诚恳,如果别人遇到困难,就要尽力相帮。同时,对待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要关怀备至。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怎样待人处世中学习关心别人。

      第三,从小事抓起进行培养。比如吃饭时让孩子和大家一样,不单独为孩子起“小灶”,还要教孩子把可口的东西让爷爷、奶奶先吃;家中有人上夜班白天需要休息时,您要让孩子保持安静;同学病了,教孩子去看看……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件件小事,来培养孩子懂得遇事为他人着想。

      第四,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可以在看电视时为剧中小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所感动而落泪了。这就是孩子的同情心: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种同情心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基础,应该不断地强化。缺乏同情心的人,很难说去关心别人。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很小的时候,想象的范围狭小,不知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父母应该及时提醒他。比如,遇到盲人走路,可以让孩子去领一领;再如,别的小朋友摔疼了,让孩子去揉一揉……这样点滴积累,就会逐步形成孩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