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是孩子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 常听到父母们发出这样的埋怨:“现在的孩子太能消费了,花父母的钱不知道心疼。我儿子每个星期都要去麦当劳,一次不去就闹情绪,还说我们不爱他。他每个月的零花钱怎么也得300多元,不是请同学吃饭,就是买小玩具,要不就去打游戏。我们说他花钱多,他不以为然,说‘才300多元,我们每个月赚3000元多呢!’唉,孩子哪里知道父母的苦啊!”“孩子太没责任心了,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每天都好像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替他上学,要为他收拾书包、带上学的用品,要帮助他检查作业。如果一次忘记了就要被埋怨,哭着说都怪我们不给他拿桌套、鞋套、橡皮等,被老师批评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 下面的两件事也许会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一个女孩儿在经历了体验活动后,连一杯咖啡也舍不得喝了。她说:“喝杯咖啡要拧9000个螺丝,我怎么舍得再喝?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了,拧螺丝与喝咖啡又有什么关系呢?那是因为在一次体验活动中,我们小队一行13人来到邮电局。本以为来邮电局就是操纵机器。可是,没想到我们的工作却是摆弄机器零件,说白了,就是拧螺丝。听到这儿,我们都觉得让我们拧螺丝是大材小用了。真正轮到我们的时候,才知道拧螺丝也不简单,得经过制螺母、下垫片、把弹簧拿掉、再把螺母和垫片装到机器上这样四道工序。才拧了几个,有的同学手指就红了,皮也磨破了。从工作人员那儿得知,他们每人一天至少要拧1万多个,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打心里佩服他们。我们又了解到在这儿拧100个螺丝才5分钱,我心里粗粗一算,平常在麦当劳喝一杯咖啡就得拧9000个螺丝!天啊,这需要花多少时间?手又会磨成什么样儿呢?我平时还埋怨父母给的零花钱太少,现在我才理解,父母赚钱实在不容易。” 一位母亲常常要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开车到学校给儿子送饭,因为儿子总是记不住带饭。后来,妈妈听了专家的建议,决定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带饭的滋味儿。回家以后,妈妈首先和儿子谈话,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点头答应得很好。但是,这一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却受到了一些干扰,因为儿子的老师借钱给他买饭吃。为此,妈妈又和儿子的老师协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老师答应不再借钱给他买午饭了,让他自己去经受考验。一次,儿子又忘记带午饭了,他向老师去借钱。老师说:“很抱歉,我们已经讲好了,你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儿子给妈妈打电话,请求送午饭。妈妈很和蔼但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要求。最后,儿子的一个同学分给他一半三明治,但他还是被饥饿折磨了一个下午。他因此体验到了因自己不带午饭而饥肠辘辘的难受滋味儿。从那以后,妈妈发现儿子真的很少再忘记带午饭了。 上面的两个案例说明在道德教育中体验的重要性。有时父母总感到对孩子说了那么多话,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不管用,这时不妨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一下,或许一句顶一百句。 体验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少年儿童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体验。这是少年儿童认知的重要来源。就整体来看,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大多存在社会体验不足的缺陷。一方面,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接受信息方面较过去有很大变化,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来自书刊、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是间接的。虽然父母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讲卫生容易生病、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而对农村少年儿童而言,和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信息依旧闭塞,对生活的理解依旧更多地停留在乡土上。一些现代生活准则、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好品德,对他们来说仍然显得遥远。因此,当老师们对他们讲要遵守一米线、尊重他人的隐私、要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乘电梯靠右行等等,这些行为和品德在他们的脑海里往往是空洞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所以,要让孩子们形成良好品德,体验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体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良好品行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不良品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不快。这种体验甚至比父母讲的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因此,如果您希望孩子把做人和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多给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吧,让他们在体验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