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预孩子参与权 一个周四的晚饭后,六岁的儿子一面看着NBA赛事的时间表,一面向我们提出请求:要看一节我们所在城市的NBA篮球队魔术队在美国西部一个城市的比赛。由于美国东西部有三个小时的时差,比赛开始时已是我们东部晚间十点了,而一般到了这个时间,他就该准备睡觉了,所以我们回答说不可以。但作为一个铁杆球迷,儿子并没因此罢休,而是提出了如下的一些理由:比如这场球赛对魔术队能否进入决赛很重要,他自己当天晚饭后看30分钟电视的“份额”可以留到那时再用。同时他保证第一节比赛一结束,他就会马上关电视去睡觉。看来小家伙是“蓄谋已久”。我们认为虽然一般的规矩是这么晚就不能再看电视了,但他提出的几条理由都挺在理,说明他为这事颇费了些心思。于是在与他说明第二天早上不能晚起而耽误上学,以及不能从此每次有西部比赛都可以看后,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孩子欢天喜地地在晚上十点看了一节比赛后,就满意地去睡觉了。 后来和其他父母谈起此事,有人认为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屈服了,但我们认为那天晚上不到三分钟的交谈是孩子和我们大人间进行的一场成功的谈判。儿子一方为自己的爱好事先采取行动,动脑筋组织理由打动我们。我们一方相信他能遵守自己的诺言,对常规稍做一次性改变。 其实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或承认,孩子天天都在和我们谈判。从小的时候每天穿什么、吃什么,到大一些时孩子的房间要整齐到什么程度;是一放学到家就做作业还是吃完饭再做;要帮父母做哪些家务活儿;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是参加游泳还是篮球活动;到再大时对朋友、大学、专业的选择等等。既然是天天要做的事,与其让他自由发展,不如大人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父母和孩子谈判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要明确什么是不可协商的。不同的家庭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界定。但一般来说与法律法规、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家庭的价值观有关的事项都是不可谈判的。比如在我们家,上车系安全带,骑车戴头盔,打针,吃药,在家说中文,不能打骂人等等都是不可商量的。不可谈判的事执行起来一定不能打折扣。当孩子试图在这些方面和大人讨价还价时,就要明确告诉他:“这事儿没商量!”另外要特别注意父母在这方面的要求一定要统一。稍有不一致,孩子就可能会钻空子。 第二,学会真正倾听孩子,不固守自己的想法。据一项调查,多数美国父母不认真听孩子讲话。有趣的是,父母并不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同一项调查中,当问到“父母是否了解孩子的生活”时,有20%的孩子给父母打不及格,而父母没人给自己这个分。不少父母在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立场前,早在脑子里对孩子的想法、行动有成见。比如,孩子说不想去上学,父母可能马上会认为他懒、不愿意学习,同时也准备好了一套说服他的话。但如果大人放下自己的成见,通过更进一步对孩子平等、坦诚的询问,可能会发现真正的原因也许是他害怕某个考试或前一天晚上的头发修剪得不好看。 第三,控制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保持冷静。情绪不论对大人或是孩子的判断力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情绪使大人变得不理智、不敏感,更使孩子变得不讲理。所以当父母意识到自己或孩子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互相的交流,就应当马上让自己或孩子冷静下来,比如分别在不同的房间各自呆一会儿,或是把讨论的话题先放一下。另外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当众和孩子协商。由于有其他人在场,孩子可能不容易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 第四,有时间限制,避免走题。和孩子协商,既不是在每件事上,也不是无限期的。要有时间限制,避免走题和浪费时间。最好的办法是集中在一个具体的议题上。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没能达成协议,父母要做出最后的决定。 第五,最后总结谈判结果以便执行时无二意。一旦和孩子达成协议,要清楚地总结双方的承诺和具体的行动要求。有时对执行的结果不理想是因为双方对所同意的事项的理解不同。比如讲好家里要来客人,孩子答应在客人来前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但孩子对“客人来前”的理解和大人的可能不一样。但如果说好上午11点以前,大家就不会有异议。孩子大些甚至还可以用书面的形式把同意的事项写下来,以便执行和检查。 当我们有意识地在一些问题上与孩子协商,并不意味着父母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或完全让步,而是在互相理解对方的前提下,寻求一种折中的共同满意的方案。同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教孩子如何与他人谈判,帮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做一种必要的准备。谈判的能力不仅仅是外交官或商人才需要,它是一种广泛的生活能力。其结果不一定是谁赢谁输,而是一种公平和理解,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达成一种对参与各方都最佳的双赢方案。 和孩子有选择地进行谈判,我们体会有下面一些好处: ※孩子更容易“就范”。因为孩子自己参与了意见,所以执行起来一般阻力不大。 ※孩子感到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的余地。由于有一定的发言权,孩子会觉得生活中不是事事都由父母安排。 ※建立、发展自尊和自信。通过鼓励孩子对问题、要求的全面思考,以及对孩子意见的倾听和采纳,会正面强化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加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质量。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意见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听取,孩子会更愿意和大人交流,父母也会更了解孩子,从而关系更融洽。 站在父母的阵营里,想告诉大家一句“悄悄话”:在和孩子谈判时,父母还是有最终的决定权。也就是说,不是每一次都一定要有一个孩子认可的结果。但同时还有一条“痛苦”的提示: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谈判水平,否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们的进步很快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