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鸿羽教授访谈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关鸿羽,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记忆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出版了《提高智力的方法》《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学生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学》等多部专著。

      关鸿羽认为: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习惯的培养,如果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又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却非常缺乏这些良好的习惯,他们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习惯问题,可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客观地说,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习惯,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担负的责任。那么,就家庭而言,家长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什么时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呢?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对关鸿羽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您所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十分精辟、准确,不少家长非常认同这一观点。请问,您所说的培养习惯和“养成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关鸿羽教授答(以下简称答):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养成教育是关系孩子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两个教师给学生讲数学,一个只教学生运用公式和计算,虽然学生当时能得高分,可是10年以后公式全忘了,什么都没留下,这就不叫素质教育,充其量只是应付考试;另外一个老师在教数学的同时,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办事仔细认真、一环扣一环的习惯,10年后虽然公式也忘了,但做事严谨、办事认真的习惯却影响了学生一辈子,这就是素质教育。人的行为有两种:一种叫定型性行为,一种叫非定型性行为。非定型性行为分为两极:正直行为和不正直行为。定型性行为也分为两极: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两极都为正的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人格,反之就会形成不良的人格。

      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关键是什么?应该怎样做?

      答:经过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养成期是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因为上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训练,容易养成好习惯,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是最关键时期。在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时培养他的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效果就差多了。到中学,尤其是当孩子养成了某些不良习惯之后,再培养良好的习惯就难了,改造比塑造难得多。

      刚开始培养习惯,要以严为主,以后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渐强,这时应以宽为主。孩子只要小时候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也出不了大格。可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信奉“树大自然直”,把孩子从小惯得不像样子,可是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等孩子上了中学,家长又使劲卡,结果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培养孩子的习惯应该“小时严,大了宽”。

      问: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不太懂教育,甚至还有的家长自己都没有好习惯,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无疑是一道难题。那么习惯培养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培养良好习惯重在训练,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在这里出问题,说得多做得少,讲得多练得少,而实际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有效的是抓孩子的习惯培养,也就是“养成教育”。当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后,自然就会收获成功。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训练要反复、要严格,训练要体现“近、小、实”。所谓“近”就是贴近生活,“小”就是要有具体目标,“实”就是要有实效。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树立父母主动配合的意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现在家庭教育都忙着抓孩子的学习,抓孩子的分数。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没有从学习习惯上找原因。我们调查发现,孩子的成绩优劣和他们的学习习惯好差是对应的,凡是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问: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今天,我们对儿童的习惯培养,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年轻一代素质的需要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确定,尽可能地全面培养孩子的习惯。有些家长培养习惯只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兴趣,如觉得劳动重要就让孩子多劳动,觉得孩子卫生习惯不好就训练孩子讲卫生,觉得孩子作业毛病多就教育其认真,而对其他方面的习惯不太关心,这是不对的。家长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习惯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必须用心才行。常用的方法有:训练法——让孩子依据规则要求反复实践,通过多次重复成为习惯;明理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培养孩子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示范法——通过家长的日常表现或专门演示,使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学会做人处事;陶冶法——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积极影响,形成好习惯;评价法——根据公认的社会行为准则,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强制法——对孩子的某些消极行为给予严肃批评,督促其按正确的规则办事。在具体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这几种方法常常是交织在一起使用的,如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通常需要训练孩子吃饭、穿衣、学习、娱乐时的行为方式,使其按照正确的做法办,要给他讲为什么这样做,大人要给孩子做榜样,家庭环境要清洁,还要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对其不卫生行为加以制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