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递进性思想实施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

作者简介:
姜孟,浙江台州市第一中学,318000; 王小红,浙江椒江职业中专,318000

原文出处:
化学教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综合评价,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抹杀了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学习热情。运用递进性思想实施的过程教学,能很好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思维过程、活动过程、探究体验过程和情感暴露过程。体现和揭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

      一、运用递进性思想实施过程教学的功能

      1.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

      (1)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过程。通过递进性设计将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剖析,通过实验设计、化学史、习题的编制等使知识、概念分层次呈现出来,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任何一个概念、原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我们运用递进性思想,让学生感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从而可以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3)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运用递进性思想实施的过程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了师生、生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想法,在学生活动中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有面临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树立科学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有利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有效的反思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运用递进性思想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在自评、互评、反思中,让学生感受体验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过程,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元认识知识,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认识风格,优化自己的元认知策略。

      3.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和能力形成

      把握“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有指导帮助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便构成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才是科学的。递进性思想进行的过程教学,就是在学生“现有水平”和“将要达到的水平”建造出“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网络。

      4.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特长形成

      运用递进性思想实施的过程教学,将起点定位后进生能达到的水平上,终点定位在优等生能达到的水平上,在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多种智能。

      二、运用递进性思想实施过程教学的策略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来的。它是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目的在于把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这种组织者一般放置于教学内容本身之前,所以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既能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又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乐于接受,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合理有效地运用“先行组织者”,能使学习的内容呈现一定的递进性。

      例如,对“判断金属还原性强弱的依据:失电子能力≠失电子的数目”学生往往难于理解,若将其巧妙设喻:投铅球的成绩,不以投铅球的次数来衡量,而以某一次最远的距离为标准来衡量成绩。“投铅球”就充当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对理解金属的失电子能力与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是非常有效的。

      2.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策略

      恰当的、合理的知识呈现顺序往往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产生一定的递进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重视结论的推导过程,创情景促思考,展示问题的发现过程,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运用情感策略

      当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能达到很好的组织教学的目的。例如,在一次省优质课评比中,一位老师在给素不相识的学生上“化学键”时,采用了如下导入新课方法:“同学们,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有幸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化学键,键原指装在车轮上不脱离车轴的铁棍。我希望我们之间形成‘师生键’,通过‘师生键’使我们的心紧紧的融为一起。”通过这段话一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打下了情感基础,同时为学生理解化学键是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内容呈现递进性。

      4.微格策略

      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表明: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呈下降趋势。将教学内容微格化,既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可让学生体验思考过程和分析过程,比如,笔者在全国优质课评比的选拔赛中进行《水的电离》教学时,将两电极插入盛有蒸馏水的电解池(电解池用蒸馏水洗涤多次)中,外接6V电压,再接灵敏电流计,结果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如果直接提问:“这个实验证明水离出来的离子是哪种离子?”很难激发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热情,将这个问题微格成以下几个问题:(1)电流计指针能发生偏转说明水能否导电?(2)水能导电水中有无自由移动的离子?(3)自由移动的离子是什么离子? (4)是哪里来的?从而自然导入《水的电离》课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减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