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误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思玲 王伟增 山东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

原文出处:
基础教育课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实验两年来的调查情况看,广大教师对课改实验工作的热情日趋高涨,他们努力工作、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些教师对课改还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本文拟就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误区谈些看法。

      误区之一 化学课程要以学生自学代替讲授,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

      高中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对这一改革精神产生了误解,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重要了,于是课堂上开始“谨小慎微”起来,唯恐讲多了,宁可多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也不落个包办代替的“罪名”其主要表现:一是讲不透。如“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教学中,只简单说明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金属不断继续与硝酸反应。而对这层氧化膜受热时会被破坏,以及能与稀硝酸反应等,却一字没提,致使一些学生忽视了钝化是在“常温下”这一必备条件,误认为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钝化”都可用铁、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或稀硝酸;二是该讲的不讲,盲目让学生自学。有些教师把一些很难理解的知识,如“物质的量”、“盐类的水解”等概念,及“化学平衡”、“物质结构”、“蓄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性强的内容,放给学生自学,让学生去“死啃”,结果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三是少讲多做题。有些教师把“精讲多练”理解为少讲多做题。如“化学平衡”教学,教师只对概念本身含义作简要讲解,而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动”“定”“变”不进行分析,该强调的不强调,怕讲多了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匆忙讲完后,抛出一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说法是否正确的习题,想通过多做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果学生由于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题做不对,或不会改。

      我们反对“满堂灌”,并不是淡化教师的讲,我们反对包办代替,倡导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熟练把握教材和学情,对重点、难点、疑点不但要讲,而且要多讲,讲深讲透,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当然,还要注意讲解的方式方法,做到启发引导,讲学生所需,抓讲解的时机,注重实效。要做到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师生合作的参与者。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

      误区之二 每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一哄而上,大有课堂教学必探究之势,但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主要有:一是追求活动形式,使探究学习表面化。如一次新课程研讨会举行的公开课,内容是“发展中的化学电源”,采用了探究学习: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科学家,一组为电池使用者。电池使用者提问题,科学家作答。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干电池作废后,经太阳晒后,又有电了,但很快又没电了?电池作废后为什么会烂掉并流水,怎样改进?碱性电池有哪些优点?此外,还针对充电电池、燃料电池、航海灯电池、金属腐蚀等提出了很多问题。出人意料的是,“小科学家”们一一作了正确回答。试想,如果课前不进行多次排练,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吗?“科学家”能作出如此熟练的回答吗?其实,这样的探究学习,表面看热热闹闹,探究的问题也不少,当时看学生好像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学生真正弄懂了多少呢?再者,一问一答,学生印象肤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与师生课前演练所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相比,更是得不偿失;二是探究学习的选题不当。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概念的教学,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生虽然进行了探究,但对这些概念的形成还有距离,教师还得从头讲起,学生的探究走了过场。这种没有知识基础的探究,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知识产生模糊认识;三是把探究学习庸俗化,认为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就是探究学习。如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①什么叫可逆反应?②什么叫化学平衡?③为什么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然后根据问题去探究学习。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实际上,这是把探究学习演变成了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教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解答问题不是探究,因为问题早有了答案,解决问题就是寻找正确答案。探究则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上讲,探究的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四是采取了“放羊式”的探究,或能“放”不会“收”。有些教师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看作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把很多内容放给学生去探究,殊不知,由于教师缺乏对探究学习的正确认识,加上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性学习,所以多数情况下所探究的内容都是学生已会的,或一看就会的,或者是经过努力去探究也无法弄懂的。还有的教师对探究学习过程组织得很好,但对探究结果总结不够,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使探究学习功亏一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