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试论孙中山的救荒思想

      孙语圣

      孙语圣,安徽大学政治学系。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思想精深博大,对近代中国的灾荒问题也颇有思考;一是在对灾荒原因的分析中,孙中山从现实政治的视角进行认识,认为根本之所在满清腐朽专制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切中肯綮,思想深刻,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二是重视发展实业,以经济力为救荒的基础和后盾,这个认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更是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民情的深刻了解。三是倡导科学救灾,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注入救灾救荒之中。以前被认为是天数不能挽救的灾害,“现在科学倡明,无论是什么天灾都有方法可以救”。但他的救荒思想与救灾实践之间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窘境。这种思想与实践的脱节,既是孙中山个人的窘迫,更是时代的无奈。

      原载《广东社会科学》2006.1(原文约9000字)

      1860年太平天国的上海外交

      王明前

      王明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1860年太平天国一打上海战役是一次严重的战略失误,其根源在于整体外交观念的落后。由于他们没有近代外交知识,因而根本无法从国家主权概念出发界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太平天国领导人,无论洪仁玕还是李秀成,都根本不能辨别与他们打交道的洋人是否具有代表外国进行邦交谈判的资格;所以他们错误地频繁与不具备谈判资格的外国人会晤,反而忽视正式外国外交官员的态度,造成情报信息来源的失实;另外,由于他们在邦交观念上的错误,使他们最终无法认清上海的地缘政治地位,导致他们的军事行动不仅失利,而且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后果。不仅在军事上从此陷入东西两线作战,政治上也给外国以放弃中立的借口,客观上促成了中外势力联合反对太平天国的险恶局面。

      原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原文约5000字)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男女平等思想及其影响

      王海鹏

      王海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在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最早输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基督教会和传教士进行的。传教士利用报纸和刊物对男女平等思想的介绍和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能接触到这些刊物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从基督教义出发,认为“上帝造人,男女平等,乃自然之正理”,因此对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来华的传教士及其夫人也向中国人展示着新型的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对中国人特别是教徒家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妇女风俗的改良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基督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妇女的处境。

      原载《兰州学刊》2006.3(原文约7000字)

      蔡锷的财政思想及实践

      邓江祁

      邓江祁,湖南省教育厅。

      辛亥革命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新生革命政权,蔡锷及时提出了开源、节流和加强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改善财政的主张,并亲自在云南付诸实施,从而使民国初年的云南在没有中央和邻省协济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蔡锷的财政思想既继承了开源节流等中国传统财政思想,又引入了注重财政预算和加强监督审计的现代财政管理思想,体现了我国财政思想现代化的发展态势。他的财政思想及实践不仅符合民初的客观实际,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不无借鉴意义。

      原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4(原文约9000字)

      南社与国粹学派

      孙之梅

      孙之梅,山东大学文学院。

      国粹学派的核心组织国学保存会和南社是近代先后成立的文化文学团体,它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情思有很深的联系。后来加入南社的黄节在国学保存会的经济、文化理论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叙伦、陆绍明在世纪之交建立“新史学”的思潮中,他们的史学评论代表了国粹学派的史学思想;黄节、陈去病、庞檗子等人的史学写作也代表了国粹学派的史学实绩。由此可见南社与国粹派的亲缘关系。

      原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1(原文约8000字)

      张謇的生态观研究

      张廷栖/范建华

      张廷栖,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范建华,南通大学文学院。

      张謇在兴办实业、规划城市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其对南通城市空间布局的城乡相间;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趋势;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植树造林的特殊爱好等方面,可以看出他的田园城市、循环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的思想和理念。他的生态观吸取了东西方生态观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比较科学的内涵。张謇的生态观,既不同于古代传统的生态观,又不同于西方的生态观。既克服了畏惧自然,又否定了野蛮掠夺自然的中西方生态观的消极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探讨张謇生态观的价值所在。

      原载《南通大学学报》2006.2(原文约11000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