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笔谈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大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先后发表和出版了一些研究文章和著作,但也对诸如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概念界定、历史演变、类型划分,尤其是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评价等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下面就一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 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首先碰到的是它的来源问题,亦即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还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我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促使这种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的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鸦片战争前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受传统民族主义的影响,人们把来自远方的西方人也称之为“夷”,就是先进者如魏源也是如此。然而人们逐渐发现,这些被称之为“夷”的西方人其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比中国还先进、还发达,中国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世界的一隅。随着这种发现的增加,人们开始萌发出新的民族意识,即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中华民族只是世界民族中的一员,民族之间的先进与落后,不是由种族决定的,而是由其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的状况决定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就目前所发现的资料来看,最早具有这种意识的人是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的“采西学议”中,他开篇明义地写道:“顾今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比矣……据西人舆图所列,不下百国。”并认为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人才、学术等五个方面都不如西方人,中国再不“制洋器”,“采西学”,向西方侵略者学习,“不独俄、英、法、米为之患也,我中华且将为天下万国所鱼肉,何以堪之”。此后,有此种认识的人逐渐增多起来。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中华民族只是世界民族中的一员,民族之间的先进与落后,不是由种族决定的,而是由其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的状况决定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前提或基础。因为只有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中华民族只是世界民族中的一员,才有可能产生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平等意识;同时也只有认识到民族之间的先进与落后,不是由种族决定的,而是由其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的状况决定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才能产生一种民族危机感或民族忧患意识。而近代民族主义就是建立在民族认同、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之基础上的。

      就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是伴随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一般而言,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两个源头,即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意的民族主义。法国的民族主义产生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以及拿破仑的向外扩张之中,而德、意的民族主义产生于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斗争之中。相比较而言,德、意的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更接近于中国,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所以,德、意的民族主义比法国的民族主义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更大一些。梁启超宣传、介绍和接受的就是德、意的民族主义。有学者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接受的是德、意的民族主义,而不是法国的民族主义,是因为法国的民族主义是政治民族主义,德、意的民族主义是文化民族主义,而德、意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更接近。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由两者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的。

      如果说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近代的转型与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都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那么,它们二者的关系如何?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过程中谁的作用更大一些?这恐怕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就目前发表的一些成果来看,没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我认为,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近代的转型,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使这种可能性成了现实性。就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对任何一方面作用的片面强调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研究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对思想史的长时段的宏观考察与对演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特征的把握结合起来。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其他思潮一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也因其时空环境的不同,其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我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是:1.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2.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3.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之所以形成于清末民初,分析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上历史舞台。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上历史舞台而形成的,换言之,资产阶级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同样,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也是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上历史舞台而形成的。2.国内民族矛盾因《辛丑条约》的签订、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而日益尖锐,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在日益加深。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3.旧的传统民族主义运动开始为新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所取代,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的传统民族主义运动的终结,从此,以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保路运动为表现形式的新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4.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在传播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方面梁启超贡献尤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