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说的几点商榷

      王明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现存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史料均不能作为直接根据。杨秀清不必要也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那么“逼封万岁”的说法这样流传深远,这样一个精心罗织的罪名以谣言的方式传播开来,到底是谁把这个罪名罗织到杨秀清身上呢?揭开这个谜底,只需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天京事变后谁是最大的受益人。很显然,这个人就是洪秀全。正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原载《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原文约19000字)

      清末茶叶对外贸易衰退后的挽救措施

      王力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茶叶曾经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在19世纪后期,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印度、锡兰和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加之国内茶叶生产、流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茶叶的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额出现了明显下降。中国茶叶出口的衰退对清政府、茶商、茶农都造成了损害。为此,各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试图挽回已经衰退的茶叶贸易。其中包括引进制茶机器,控制伪劣茶叶出口,吸收和普及茶叶生产知识,拓展茶叶销路,减轻茶叶关税等举措。

      [关键词]清末;茶叶对外贸易;挽救活动

      原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4(原文约13000字)

      近代官民对工商同业公会的认知

      魏文享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政府及民间的共同推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官民也存在一定共识。但由于所持立场不同,在若干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或者疏离的情况。经过双方博弈互动,有些问题得到解决,而有些则成为同业公会发展中的窒碍。由官民对于同业公会之认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动上的趋同与差异,则明显影响到同业公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工商同业公会;认知;近代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5)10—0054—06

      魏文享(1975—),男,湖北安陆人,历史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

      原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10(原文约11000字)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及其业务活动

      黄定天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关键词]清末民初 东北海关 征税缉私

      [内容提要]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肇始于1864年,随着20世纪初东北地区主要城镇对外开放,国际经济交往日趋活跃,于1907年起在各口岸陆续设关。清政府设关的本意在于实施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缉私以增加税收,然而设关伊始就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在日俄两国的一再要挟下,清政府多次被迫与之订立不平等的关税协定,使日俄两国获利甚巨。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不但没能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反而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对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门户。

      原载《北方文物》2005.4(原文约9000字)

      清政府“新政”时期基督教政策的嬗变

      张小莉

      (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沿用以往对基督教的宽容政策的基础上,以“辑和民教”为基本出发点,对基督教政策作了部分调整。在“辑和”原则的指导下,清政府一方面明发谕旨,要求地方官持平对待民、教,有意识地消弭民、教之间的隔阂,掩饰教会的侵略本质;另一方面,切实办理民、教冲突事件,遇有教案即严厉弹压,将保护基督教与弹压教案得力与否,作为衡量官吏是否称职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些政策变通多少弥补了传统基督教政策的不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妥协态度,这种修修补补的应对之策不可能给清政府带来真正的“辑和”效果。

      原载《贵州社会科学》2005.6(原文约10000字)

      晚清时期英国在中国新疆特权获得

      许建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文章所论述的近代英国在新疆所获得的特权,主要是指对管理英侨的阿克萨卡尔任命权、治外法权和免税贸易权。英国攫取这些特权的过程和其在内地的情况不同,它们是在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建立前就已经基本获得。学界以往对这个特殊案例关注很少,缺乏研究,文章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结合其他资料,试就此作初步研究。

      原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4(原文约13000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