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卓红,王夏冰,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刘卓红(1955—),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王夏冰(1978—),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探求

内容提要:

东亚是一个区域性的历史性的概念。其内部各国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儒家和汉字文化背景,这是东亚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东亚各国的民族性使其道德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两重性,在全球文化开放和融合的过程中,东亚道德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 B82—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744(2006)05—0072—03

      随着世界教育国际化和合作化的加强,区域教育,特别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区域的教育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道德教育又是教育之首,因此,探讨东亚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

      一、东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利弊

      东亚是一个具有悠久的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并且相对独立的地域。从地域看,所谓“东亚”是指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华夏文明所覆盖的中心地带以及这一文明所能够辐射到的周边地区,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既拥有韩国、日本、新加坡这样一些发达国家,又包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这样一些贫困国家。在具有相对一致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东亚地域中建构起来的道德教育,有鲜明的共同特征,形成了明显的地区特色。

      相异于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东亚道德教育主要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内容上,它突出国家意识,以国家为中心,把个人的德行培养和国家大计联系起来。例如“修身”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把自己的荣辱哀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国家兴衰是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彰显了国家与民族大义,张扬了“大一统”思想。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国家对道德教育的至上权威,强调由上而下的直接教育。国家灌输的方式还体现了东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它是融投资者、办学者、管理者为一体的“集中模式”。在东亚区域中,道德教育的特点使得东亚文化的特点凸显,并与其它地区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反差。概括起来:首先,深受儒家文化和汉字文化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成为东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道德教育内容突出国家中心,以对国家的基本态度作为个人操行培养的基本内容。再次,以国家为主体的办学模式,极易形成在道德教育中的国家权威。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主导地位,使教育带有了比较强烈的灌输倾向。诸如种种,构成了东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它区域道德教育的共同点。

      东亚区域受儒家文化和汉字文化影响形成的鲜明特色,对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工业化之后对儒家文化积极提倡,表现在文化方面,新加坡政府从1984年到1992年开设了8年的儒家伦理课程,全面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及其道德价值观,进入90年代以来虽然停开儒家伦理课,但其公民的道德教育仍然吸收了儒家伦理的精华,在道德教育中继续弘扬儒家精神,使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开展新一代道德教育中继续起着重要作用。在个人方面,通过对新加坡青年开展儒家伦理教育,将前辈们坚强不屈、谦和通达、自力更生的精神继承下来,对由于西方文化传入对青年产生广泛影响的极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以及颓废消沉的心态给予了鞭鞑。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新加坡倡导儒家以礼待人、讲信用和尊重别人的原则,倡导宽厚谦和、忠于职守的合作精神,通过强调和谐和平等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儒家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对新加坡建设有文化修养的、高度优雅的文明社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受儒家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的东亚道德教育也存在着明显弊端。这其中包含由于儒家文化传统的积淀造成对东亚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还有在东亚道德教育的长期推行中,由于缺乏改革所导致出现了种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在道德教育方面,过于注重从构建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的角度展开道德知识的传授,有强烈的道德知识化倾向。与此同时,再配合应试教育,注重分数而不关注日常操行的培育,使道德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偏差,目标定位不准造成教育效果不明显。东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封闭式的国家主导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道德教育的自立系统,经过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育途径,因而不可避免地强化了道德教育的灌输功能,忽视了道德教育的认同和信任功能。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东亚道德教育与其它知识教育的重大差别,就是时代感、现实感不强。加上教育同现代科学技术相脱节,无法应对和解决当代社会的很多伦理和价值方面的新问题,出现了因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滞后,造成人们思想的困惑和认同的失落的结果。东亚道德教育始终坚持走精英教育之路,缺乏对大众教育关注的氛围,致使广大的生活贫困者和失学者被排斥在国家道德教育的体系之外。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其它地区的道德教育相比,东亚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揭示了东亚道德教育要继续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

      二、全球化背景下东亚道德教育改革的设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洲通过吸收东亚道德教育的成果进行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比利时佛德兰地区教育系统的改革就是“为了适应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欧洲与东亚的教育系统研究,促进两地区的交流与发展”① 而进行的。在欧洲,欧洲共同体强调教育的多方面交融和联合,早在1999年就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渗入,东亚道德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从文化的角度看,全球化意味着文化形成越来越失去固定空间的限制,很难集合为整体和传统,这也正是“全球化”对东亚道德教育造成强劲冲击的写照。全球化对东亚道德教育的冲击,首先是开展道德教育会面临众多的矛盾,如社会功利性与道德目标的矛盾、教育目标高取向与教育实践手段低端化的矛盾、多样的民族特色在交流中保留与融合的矛盾等。诸多矛盾归结为一点,就是东亚道德教育和西方道德教育之间产生的激烈碰撞和冲击。面对西方道德教育的冲击,东亚道德教育只有适应全球化的特点,实施改革,才能推进其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