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结构新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邵献平,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430063)

原文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的标志。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起因范畴: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教育客体的思想与行为;中介范畴:载体与组织、信息与传输、教育主体;结果范畴: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06)03-0067-03

      范畴源出自希腊文kategoria,是哲学上的概念。在汉语中,出自《尚书·洪范》中的“洪范九畴”一语。南宋蔡沈在《书籍传》中解释为:“洪范九畴,治天下之大法,其类有九”。亚里士多德认为: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类而得出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等十范畴;康德则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个范畴体系:量的范畴(统一性、多样性、全体性)、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存在性、因果性与依存性、交互性);黑格尔把范畴看成是绝对观念的发展过程环节,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否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的思维方式,是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列宁把客观世界比喻成为复杂的自然现象之网,而范畴则是“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的标志。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用概念的方式梳理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的“点”、“线”、“面”,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阶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是客观的、彼此联系和发展变化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争鸣不断。从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论文和专著中可以初探其中端倪。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探讨从两个不同方向展开。

      1.不分层次和类型划分,直接讨论有哪些范畴。比如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只有一个,即“思想与行为”;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包括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与管理、个体与群体、自教与他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有的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应包括“内化和外化、自发和自觉、自在和自为、义和利、爱和严、立和破、虚和实”等。[2]

      2.分层次和类型划分范畴。(1)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逻辑结构划分为:起点范畴(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包括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有的学者则以此维度将其划分为:起因范畴(个人与社会);主体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客体范畴(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过程范畴(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思想和行为)。(2)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范畴体系中的作用大小不同划分为基本范畴、重要范畴和具体范畴。基本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那些范畴,如内化与外化、思想与行为、教育与管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个人与社会;重要范畴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并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的、而又能为完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的那些范畴;具体范畴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直接用来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问题,并直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具体现象本质的那些范畴。(3)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存在性质和状态不同划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实体范畴指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内容、实在基础以及各种环节的那些范畴;属性范畴指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本质的联系所规定的特性、属性和功能的那些范畴;关系范畴指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之间的对应联系、联结联系和综合联系等普遍关系的那些范畴。[3](4)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机理、运行机制和发展过程把范畴划分为:起因范畴(思想与社会);主体范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客体范畴(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过程范畴(内化与外化);终点范畴(思想与行为)。[4]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结构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考察其内部存在的结构。如上所述,许多专家和同行已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尝试。笔者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的角度去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结构,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起因范畴、中介范畴和结果范畴。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因范畴: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教育客体的思想与行为。所谓统治阶级是指在经济上、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动力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张耀灿、郑永廷等教授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转变”;“从‘现有’水准提高到‘应有’水准”;“这个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的发展过程。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本阶级、本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也会在不断提高。人们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准往往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这个差距的“不断产生,不断解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无限循环往复,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前进”。[5] 所以,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教育客体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实际水平差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起因范畴。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介范畴:载体与组织、信息与传输、教育主体。所谓中介是联系的环节、转化的环节,也是对立面融合与过渡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联系的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信息交换传输的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现有”向“应有”转变的环节。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种类繁多,一般认为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管理载体,即通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控制和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为主的载体,使人们在长期的严格管理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其突出的特征是规范性和强制性。第二,活动载体,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客体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素质,其重要特征是:目的性、群众参与性和实践性。第三,文化载体,具有多样性、渗透性和全面性等特征。第四,传媒载体,如电子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其显著的特点是覆盖面宽、传播速度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