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潜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   冯秀军,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石家庄 050091   吴潜涛(1949— ),男,河南南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注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等移风易俗的途径改造日常生活,构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协调的和谐生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脉搏,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改造国人精神世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06)05-0015-0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因此,深入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并使之发扬光大,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见之于人民群众的行动上,对于增强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向是根本的问题,它决定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正确的方向要靠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地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最关键的就是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保证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国民性改造方案,之所以都以失败、破产而告终,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难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理性的总结与批判,对西方文化做出科学的认识与反思,难以找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以什么理论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国家选择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反复的比较与借鉴中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一选择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指导地位,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使中国人在精神上从“被动”走向“主动”,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广大。

      回溯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与实践,正是由于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才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社会土壤和时代条件,使中华民族精神获得了时代性的发展与创新。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难求索中创造出的理论与精神成果。它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融会的精神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碰撞、汇聚的理论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时代体现。毛泽东思想哺育了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使中国涌现了一批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光华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在新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中的务实精神、民本精神、自强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与精神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与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革故鼎新、务实戒虚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打破坚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和创新打开了崭新局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呈现出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社会精神风貌,充满时代气息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到极大振奋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大力推动理论创新,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国各族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的实践中,提升精神境界,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 243立足理论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推动理论创新,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善于突破旧教条、旧框框的束缚,以“敢为天下先”的理论勇气去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必须尊重规律,探索和把握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着眼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融会、贯通中西优秀文化,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念,开拓新思路。与时俱进,还必须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这样,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才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日益弘扬光大。

      二、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似乎是一项“软”任务,但要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把它做“硬”、做“实”,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既要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又要注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