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政治系统政治统治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状态表现和价值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巩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政治认同的巩固和提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6 年 04 期

字号: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社会成员进行系统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教育的社会活动,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教育以及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巩固和提高社会成员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交汇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及运行日益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提出和遇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如何面对和适应变化了和变化着的社会,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认同状况,把握影响政治认同变迁的社会因素,解释和解决社会成员已经或可能产生的诸多新的认识问题和思想困惑,引导政治价值取向,规范政治行为,培养和形成稳固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在其社会生活中,必然要面对既定的社会规范和通行的社会基本原则。政治社会化实际就是人在政治领域的社会化,是指人们通过政治理念和规范的学习、传递及发展,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成为政治系统中的一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政治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个体层面上,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取向模式的形成过程,即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在社会层面上,是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教化,通过各种途径将本系统奉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推介和宣传,力争被更多的社会成员所接受,以建立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认同感,获取社会成员的政治支持。统治集团通过向社会成员传递关于政治价值体系、行为与观念的取向、准则和规范,引导、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相应的政治信念和品质,培养政治能力,进而形成对社会既定政治状况的认同,并有序参与社会政治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政治生存环境与个人政治生存需要的统一。在现代社会,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和政治组织等都是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政治主导集团组织开展的,对所属成员进行政治价值输出和政治行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整合社会政治意识、规范社会政治行为的政治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而进行的,同时也是一定的政治系统得以维系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目的性上来看,具有两个层次:培养、提高政治认同和提高政治素质。这也是政治社会化的两个结果,当然,广泛意义上的政治素质理当包含了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在于培养政治情感、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和谐政治关系。(注: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9,20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在于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调控品德行为。(注: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9,20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社会思想政治要求和规范的传播及引导活动,是价值性、阶级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规定着其开展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一定社会主导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期望和要求,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已被验证的、带有普世性的、积极的政治价值;另一方面,是执政党所倡导和奉行的具有特质的政治意识、政治理念及政治运作。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态,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组织进行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思想教育活动,是整合思想意识,团结各种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动员和政治管理的社会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现实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活动的利益关系的产物,一切政治活动的动因都是围绕着人的利益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的过程无不体现着利益的维护和争夺。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其他的各种社会利益,利益的实现机制从根本上来讲有赖于相应的政治活动,即在一定的利益关系的主导下,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倾向,并通过相应的政治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活动实现利益诉求。所以,追求何种利益价值并以何种方式和手段争取、维护和实现利益,使社会成员在政治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取向。

      二、政治认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聚焦

      “认同”的概念发端于心理学,其内涵曾有着多种描述和界定。对于认同,心理学中一般解释为一种主观的归属感,是认同主体模仿、学习和内化的过程。在社会领域,认同被认为与人们对他们是谁以及什么对他们有意义的理解相关。认同的一些主要来源包括性别、国籍、民族、角色以及社会阶级等,一般分为社会认同和个体认同。个体认同涉及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个人在主观上的自我认同;后者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分类和综合评价。社会认同是有关某个集体的共同认同。社会认同也包括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前者是指群体认同,即群体成员在主观上所具有的群体归属感;后者是指社会分类,即社会对某一成员的群体归类和划分。社会认同指的是别人赋予某个体的属性,基本上是表明一个人“是谁”的标志。同时,社会认同也将该人与具有相同属性的其他人联系起来。(注:[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译者:赵旭东,齐心,王兵,马戎,阎书昌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或者说,“人的认同问题就是人的种种属性的集中体现。(注:王成兵.对当代认同概念的一种理解[J].学习与探索,2004(6).) 可以看出,“认同”概念最初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体验,而社会认同和个体认同则是以个体外在的某种社会属性而划分或界定,是个体一定的社会属性的反映和描述,认同主体只是作为被衡量和对照的对象而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