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健全人格塑造的应有之义。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3月初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通知提出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以便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健全人格塑造的关系。

      一、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

      责任感也称作责任心,指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意识。它也是集认识、情感和态度于一身的品德特征,不仅指人们面临责任时产生的特殊道德情感,还包括对责任的理解与认识(责任观念)和相应的行为(责任态度或负责的行动)。[1](P337)谈到社会责任感,人们就会立刻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它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积极关注社会的发展及有关的国计民生问题,关心同情并尽力帮助他人;自觉地把个人的工作事业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尽职尽责,敬业乐业,具有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

      人格是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塑造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格心理学中,人格指个体所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人格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但也会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生变化。人格包括行为模式、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2](P18)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特征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稳定。人格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主要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是社会化的结果。它含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并表达一定的价值观、信仰或民族文化的特征。我国传统文化中就非常注重从小培养人的“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塑造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群体特性。可以说,社会责任感与人格倾向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责任感是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应拥有的重要素质。

      正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要素、科学文化要素、心理要素、身体要素以及其他方面的要素,具体说包含这样几个方面:较强的创新意识、高尚的人生追求、丰富的人文修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必要的文艺修养和心理保健意识。[3](P155~157)而这其中的几个方面都与责任感直接相关。较强的创新意识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而且更需要对社会需求的体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实践;人生追求的高尚与否,区别就在于,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集体中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兼顾个人的利益;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基本体现。由此可见,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离不开对他们的责任感的培养。

      二、责任感对健全人格塑造的影响

      具备健全人格的人,通常是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社会责任感具有动力功能,一旦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就会推动一个人的行为,强化一个人原有的认知,提高人的整体情绪兴奋度,扩大人对社会的关注范围,提高对事物的兴趣,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较高境界的人生追求。这种社会责任感会对人的个性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即对其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作用,使它们与建设美好的社会联系起来;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倾向将个人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社会追求的理想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更易于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个体自觉地培养和锤炼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培养自身实现理想所需的能力。个体在充实而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中,会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即使遇到挫折,因其能较理性地对待现实和拥有开阔的胸襟,会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呈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经过高考,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之后,部分低年级大学生感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目标,处于迷茫与郁闷的状态;另一方面,因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中功利色彩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将“找个好工作”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学校只注重专业的学习,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表现出许多短期行为,其潜能的积累与开发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些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具备健全人格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着手。而人格层面在创新能力的金字塔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4]创新思维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辩证思维,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这种思维,他就会拥有评估和判断事物与现象是非利弊的能力,真正认识到世界本身是全面、联系和发展的,会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处理他与世界的关系,不会消极地去逃避障碍和矛盾,而是把矛盾的发现和解决视作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把奋斗和变化看作人生的内在组成部分,会愉快地负起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使人更自觉地去寻找社会需求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事业有关的结合点,对社会有关问题的观察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在现实中,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也了解社会所存在的不公甚至是阴暗的一面,但不会因此而消沉自馁,失去对美好人生和社会生活的向往,更不会玩世不恭。相反,他们更愿意在实际工作中执着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方案,体现出较强的意志力和较高的人生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