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年回顾与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新玲,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350002)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而起步的,在50多年的历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到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都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成为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政治优势所在。相比较而言,这项工作对于我国现有的民办高等教育来说,历史并不长。民办高校本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第一所民办高校成立。作为新生事物的非国家投资和非国营企事业单位投资举办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没有可遵循的模式,所以在初建时期,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哪个部门在校内建立和管理党的组织,也没有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尽管当时个别民校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但还不能成为高校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开展,当追寻到1996年。当时,原国家教委在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中明确确定: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的课程,把它作为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覆盖到各类民办高校。10年间,民办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到有,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开设、党团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都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尽管这项工作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诸多的不完善的方面,但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对民办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

      民办高校要不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这个问题,在民办高校发展初期,并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有些民办高校的管理层认为,民办高校不是国家投资,而是由社会集资,或银行贷款办学,或者由学生交纳的学费滚动发展起来的。学校的运作也近似于民营企业,由董事会形成决定,校委会执行董事会的决议,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以有人提出“无必要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办高校的份内之事,而民办高校无此必要。还有一种“无用论”观点,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自己缴费上学,毕业时自谋职业,就业竞争激烈,思想品德课成绩即使好,找工作时也不管用。

      民办高校到底要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实质上是一个关乎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在民办高等教育建设初期,对此虽没有做具体规定,但早在1987《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中就已经明确:“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执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社会力量办学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确保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1996年,原国家教委对文凭考试课程进行调整,规定“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的课程”。199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党组在调研基础上,对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工作意见,2000年,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第一次吸收了民办高等学校的代表参加。2001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的第六次全国三好学生评选和表彰工作中,民办高等学校首次被纳入。这些都为民办高校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治条件。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多数民办高校的领导层逐渐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是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民办高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激烈竞争中,存在着办学起点低,资金相对紧,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学条件先天不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思想问题多。要在这种条件下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可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还可以挖掘精神潜力,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

      2.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趋于规范

      在这10年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作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相对于党建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普及得最早,也是比较规范的。

      自1996年,原国家教委规定,所有专业的考生须从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党史三门课中选一门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之后,有关的民办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998年,中央关于“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确定以后,在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中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开设的三门课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年秋季,规定三门课都作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全国统考的课程,并制订编写了教学大纲,组编了示范教材,提出了推荐教材。这进一步促进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

      1999年后,随着高校扩招,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纳入国家统一年度招生计划的民办普通院校不断增多,截至2003年,民办普通高校达173所,在校生81万人;独立学院230所,在校生110多万人。如此规模的民办院校,都是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来办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基本上是套用公办学校的模式,因此课程门类更加全面,课程开设也更加规范。基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师资聘用特点,教师和学者们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初步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政工队伍已经形成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民办院校陆续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政工干部队伍和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尽管目前这两支队伍,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民办院校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