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发展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也是以追求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物流运作的重要标志。国外许多企业诸如沃尔玛、日本7-11便利店等,其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国内像海尔、宝供、中海和上海联华超市等领先型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费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纵观全局,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多数仍然停留在相互分割的单项应用层次,缺乏集成观念和系统性整合,相互间连接不畅,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立足于剖析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积极寻求突破我国物流信息化“瓶颈”的发展对策。 1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1 绝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我国很多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公司网站多是用于企业宣传、信息服务、内部通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利用网络技术解决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企业最重视的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小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对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有一定需求,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需求市场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至于利用信息系统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传输、反馈,从供应链的高度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还比较少见。 1.2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征集的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案例中,80%的企业都,有新型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可以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更灵敏,使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提高运行效率,尤其是采用科学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施策数据,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 15%到20%的企业物流信息化以流程改造为主,具有较强的操作优化功能。突出表现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优化运输管理等环节。一般来说物流改造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度比较大,所以经常是一个个环节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如一汽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经过流程改造,确定了集中采购新模式,成立集团采购部,建立采购资源网。经过实践运行,这套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整车仓储电子管理项目,则是根据优化理论,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可以在仓储、车型集中管理和存取顺序等多项约束下进行仓储方案的优化,确保每天的运行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在国外物流企业中普遍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可谓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供应链管理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去,比如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山东莱州粮食物流管理系统就是供应链建立的一个例子。粮食流通的链条涉及农户(生产者)、收购站和储备库(收储)、管理机构(调运)、农业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物流管理系统,还是以粮食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供销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得关注这样一些特点:现在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的某种延伸,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发展很快,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2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研究 目前,有关现代物流发展中信息化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广为接受。但是中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2.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对于信息的依赖可能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的,而信息技术毫无疑问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存在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这就要求物流提供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跟客户的需求要保持同步增长。要真正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就必须紧紧抓住需求这根主线,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2.2 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实践的层面上,我们的设计目标和实施方案需要客观、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是通过无数个个体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实现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 ERP、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BPR(业务流程重组)等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应该客观准确地寻找自己的定位,不可盲从。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极少数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系统和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就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而言,更为稳妥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该是局部的、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企业 ERP改造,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目前,中国的软件行业普遍缺乏传统行业业务操作和实际管理经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既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外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精髓,也难深刻地了解中国物流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早期实施ERP管理改造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步子迈得越大,改造的范围越广,教训通常也越深刻。对于广大的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由于ERP管理与现有业务流程的严重脱节,相关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