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沃尔玛正式要求其前 100家供货商自2005年1月开始,必须无条件地在其供货的托盘和货箱上使用 RFID标签。这标志着跟随沃尔玛南征北战的激光扫描仪十条形码模式将逐渐淡出,沃尔玛的RFID时代正式开始了。 实施前 正式实施RFID技术前,沃尔玛通过Auto-ID Center对供应链流程进行分析,并对两个关键点进行技术测试。第一个关键点是配送中心,主要解决透明度问题,供货商的商品在进入配送中心时,由放置于大门上的读写器读取托盘或货箱上RFID标签以获得商品及其流通信息,并进行仓储管理,当托盘或货箱离开配送中心时由另一组读写器读取商品及其流通数据并记录;另一个关键点是零售门店,包括商品进入零售门店后场的管理与上架管理,这需要分别设置一组读写器以记录商品信息。流程分析与技术测试即可检验现有流程的合理性,又可计算实施RFID技术的投资回报率,以验证应用RFID技术的可行性。 实施中 沃尔玛在应用RFID技术过程中遭受多重挫折,实施计划也多次延后(见表 1)。在实施RFID技术过程中,除试用效果问题外,沃尔玛还必须设法说服它多达上万家的供货商,使他们都能致力于 RFID技术的应用。在沃尔玛公开宣布实施RFID技术之前,许多供货商并不清楚沃尔玛为何要实施RFID技术、如何实施以及RFID技术能带来多少好处等基本问题,甚至还迷失在RFID技术的众多标准与技术规格中。 但到2006年初,沃尔玛的RFID运用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供货商按照配送中心发来的订单分捡好商品并交付运送。 商品通过沃尔玛配送中心接货口时,由RFID读写器自动完成盘点并将数据输入该配送中心的虚拟专用办公网 (VPN)内。 商品被卸车并直接送上传送带,配送中心的自动化设备将商品分别放到指定仓位或按各零售门店所需商品种类与数量分拣配货后直接越库配送,不需人工调整商品摆放朝向。 商品离开配送中心时,另一组读写器读取商品及其流通数据并将其输入 VPN内。商品发往各门店的途中,借助 GPS定位系统或沿途设置的RFID监测点,可准确了解商品的位置与完整性,从而准确预知运抵时间。运抵门店后,卡车直接开过接货口安装的RFID读写器,商品即清点完毕,或直接上架出售或暂时保存在门店仓库中。门店数据库中的库存信息在VPN中也随之更新。随着商品不断售出,货架上安装的智能RFID读写器能自动提醒店员进行补货。 因顾客改变购买决策而随意放置的商品,也可由覆盖了整个门店的RFID读写器非常容易的找到并由店员归位。顾客选购结束后,只需推车通过装有 RFID读写器的过道,商品的统计便自动完成。
图1 沃尔玛信息系统示意图 一般顾客可选择现金、信用卡等传统结算方式,使用RFID标签结算卡的顾客可以选择RFID结账,即由RFID系统自动扣除款项,排队付款的烦恼就会大幅减少甚至全部消除。另外,商品一旦进入RFID读写器覆盖的场所,RFID系统就自动承担起监控职能,从而有效防止商品被窃。 表1 沃尔玛实施RFID技术时间进程表 时间重要事件 2001年参与并赞助Auto-ID Center进行RFID技术研发与测试的计划,把EPC标签应用在货物追踪方面。 2003年1月宣布与吉列公司(Gillette)合作试行Item-level(单品级)计划。然而由于吉列公司的挫败,使该计划被搁置多次。 2003年6月要求其前100家供货商自2005年1月开始必须无条件地在其供货的托盘和货箱上使用RFID标签。 2003年7月终止与吉列公司在Item-level计划上的合作,确认致力于把RFID技术应用于各供货商的仓储环节。 2003年8月扩大实施RFID技术的范围,要求所有供货商于2006年1月开始必须无条件地在其供货的托盘和货箱上使用RFID标签。 2003年11月 在主要供货商与科技厂商的会议上,明确宣布实施RFID技术。另外还要求其前30家供货商于2004年3月前实施RFID技术。 2004年3月将前30家供货商实施RFID技术的期限调整至2004年6月。 2004年4月开始与八大供货商在1个配送中心及7个零售门店合作进行RFID技术的试行计划。八人供货商为:Gillette、HP、Johnson & Johnson、Kimberly-Clark、Kraft Foods、estle Purina PetCare Company、Procter & Gamble及Unilever。 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在6个配送中心实施RFID技术;到2006年10月,实现13个配送中心和超过600家门店实施RFID技术;2006年1月,前200家供货商都要在货箱和托盘上使用RFID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