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供应链运作模式分析

作 者:
杜娟 

作者简介:
杜娟,同济大学MBA

原文出处:
上海管理科学:学术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传统的供应链解决了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流动的问题。但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政府强制法律的相继出台,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于是出现了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从消费地向生产地的大规模流动,所谓的逆向供应链也应运而生。传统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闭环供应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CLSC)。

      闭环供应链不仅对环境的是友好的,而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欧洲和北美,施乐回收再利用了60%以上的墨盒,1998~1999年减少了30万吨的垃圾填埋,节约了45~60%的制造成本。自1990年开始,柯达公司10年内共回收了3.1亿台一次性照相机,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合理化处理后获得了巨大收益。此外,汽车、钢铁、造纸、机械等行业都在逆向(闭环)供应链领域做了有益的探索。

      

      图1 闭环供应链及其基本架构

      闭环供应链是一个新颖的概念,国外的研究也仅有10余年的时间。本文试图从闭环供应链的概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闭环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并探讨每种模式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一、闭环供应链的概念

      根据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供应链是指“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对从生产点到消费点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该定义明确地表明了物流和信息流在正向供应链中的流动方向是从生产商到消费者。

      类似地,该协会将逆向供应链定义为:“为了重新获取价值或者正确处理废物而对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分析上述定义可以发现,逆向供应链和正向供应链存在两个差异:一是目的不同;二是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由于正向供应链的目标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逆向供应链是为了发掘和利用缺陷品和废弃物的潜在价值,因此本文将闭环供应链定义为:为了实现和/或发掘价值而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了物流和信息流在供应链中的双向移动。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描述出图1所示的闭环供应链的总体结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副产品、配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退货、以及最终用户返回的报废品或者缺陷品通过收集、分拆等过程后进行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重新进入正向供应链或者直接送达消费者,而其它部分则退出闭环供应链循环,作为废物处理掉。图1中的“第三方分拆”是一种备选模式,制造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将该业务外包,或者自行完成第三方的职能。

      二、闭环供应链的运行模式

      根据图1,可以归纳出闭环供应链的四种运行模式:基于再循环的闭环供应链、基于再利用的闭环供应链、基于维修/整修/拼修的闭环供应链和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

      1.基于再循环的闭环供应链

      再循环(Recycling)是指从垃圾或者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的物质并加以重新利用,是闭环供应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典型的案例是酸性铅电池的回收、分解和再利用。SLI(Starting,Lighting and Ignition)电池是酸性铅电池用途最广的一种,因此也格外受重视。据统计,每年47%的铅产量来源于再循环,80~85%的废旧铅电池被回收,剩余的10~15%未被回收的SLI电池占土壤中铅总量的65%,由此可见铅电池回收的重要性。

      

      图4 基于维修/整修/拼修的闭环供应链(以航空设备为例)

      

      图5 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以发动机为例)

      SLI电池的逆向供应链过程包括回收、存储、运输、再循环等过程(图2)。SLI电池的回收有三种方式:一是车主更换新电池后抛弃掉旧电池;二是车主在维修站更换新电池,旧电池被回收;第三,旧电池经过初步处理后送往再循环厂。鉴于铅的污染性,回收的SLI电池在存储和运输中都要主要安全。再循环过程包括分解、熔炼等,生成的铅板可直接送到用户手中。

      2.基于再利用的闭环供应链

      本文中的再利用(Reuse)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经过简单的清洗或者再包装(Cleaning & Repackaging)就能够使用;二是回收物分拆后的零部件通过简单的处理(如润滑等)就能够再利用的情况。再利用的典型案例有托盘的循环使用、一次性相机的回收利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