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物流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提升。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为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试图从浙江物流人才现状与不足的分析中寻求答案。 高级物流人才奇缺 目前,按国家和浙江省的统计口径,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物流从业人员可分为高、中、初三级,初级物流人员往往只要通过简单的教学与培训就可以胜任岗位的需要,而高级物流人才不仅要能够胜任各种具体的物流业务,而且能系统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物流资源。常见有媒体报道,浙江现有物流人才缺口达20-30万,其实,浙江物流人才的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而是中级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的短缺,也就是懂得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的短缺。 根据市场调查,我们发现浙江物流人才的需求方主要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校以及少量外企。他们需要既懂实际操作又懂管理的实用型物流人才,特别渴求的是高级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物流研究和教育人才,物流基地(中心)规划、咨询、经营、管理人才,工商企业的社会物流资源整合型人才,物流企业物流管理解决方案人才。 经过对浙江100家企业中高层物流人才需求进行的调查(其中工商企业55家,物流企业45家),归纳出物流人才需求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物流人才需求特点
浙江物流人才的供应可分二类,第一类是全日制教育,专科层次的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0所,本科学历层次的有浙江大学等7所,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空白。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省内外高校开设物流工程硕士教育,社会“认证”培训中心等7家以及不同层次的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 按照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全日制及成人教育的年培养规模、速度、层次来计算,浙江每年的毕业生不足万人,而企业每年的需求量在2-2.5万人,因此,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物流人才的供应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经过浙江物流网中物流求职人员1691人次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物流从业人员的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浙江物流从业人员供应特点 工作三年以下工作经验占75.69%;其中应聘学生 经历(无工作经验)占33.89%。 三年以上有物流工作经验占25.31% 学历大专学历占32.85% 说明总体学历水平 概况本科学历占33.14% 较高 硕士及以上的占9.55% 3万以下及没有薪资要求的占51.6% 期望3-5万占28.2% 薪资6-10万占17.2% 10万以上占3% 供需双方的“南辕北辙” 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普遍很高,他们希望高薪招聘的人才上岗后能短时间改变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但实际上,在物流市场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并不健全、企业内部对物流理解尚不准确、应聘人员与企业整体磨合不充分的情况下,这种短期内想要见奇效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而作为供方的物流人才,在接受物流教育后急于想把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不切实际的。物流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它要求物流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有很强的实际操作及管理经验。许多应聘人员上岗后会惊讶地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特别是高校毕业的学生,总会抱怨学校所学知识多是纯理论的,是不切实际的。 高校物流毕业生虽然在求职时较为困难,但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往往又急于跳槽到条件更优越的企业去,这使得一些企业在落得“人财两空”后,宁肯用素质低但对企业忠诚度较高的员工,也不太放心使用专业的物流人才了。 因此,应聘人员缺少对物流涵义的正确理解,缺少理论结合实际的钻研,缺少厚积薄发的工作态度,是导致企业对其信任危机的根源。 浙江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是极其严重的。需求方渴求高级物流人才,而供方市场只能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 各高校培养方案各异,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尚未形成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体系。许多学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存在着急功近利现象,没有注重对物流人才市场的充分调研,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实际状况分析不到位,实际需求把握不准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不尽合理,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不佳,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国内目前存在着的体制问题及对物流计算机软件开发欠缺而导致的信息得不到快速传递和共享等因素,使物流人才不能很好地展现其才能,用人机制不尽合理又导致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等问题。 突破供需瓶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