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园区与经济增长的变量型制度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文汇,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市 400050; 何廷玲,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市 400067

原文出处: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于世界各国对物流园区这一物流据点形式在理解和运作模式上的差异给严格界定物流园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虽如此,但是国外对物流园区这一物流据点形式已经提供了一定的运作经验。就总体而言,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一个物流园区应包括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物流园区属于一种经济开发区性质;其次,园区内吸引入驻的对象一般包括交通运输企业、物流服务商和物流密集型工贸企业;再次,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设施相连接,尤其是铁路与公路;最后,物流园区管理公司还应推动各方的合作,并作为中立的主持者为实现在经济、生态和交通方面的既定目标做出贡献。

      当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模式正是一个典型的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创新范式。所谓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创新,是指通过引入系统外部变量来打破系统原有的均衡,加速整个系统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变迁的过程。其典型变革形式就是新组织和新体制引入及新旧组织和体制融合创新。这一范式与我国经济转型存在着及其深刻的内在联系。

      一、提出物流与物流园区的背景

      表1 各国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指标(2000年)

      指标

       德国

      丹麦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荷兰

      西班牙

      园区平均面积(公顷)   135.7

      139.630.588.5198.1 331 42.1

      园区平均入驻企业人数 31 48.327.4 51.1 98 68.2

      企业面积占园区面积比例

      59.2%46.7%

      55.8%56.2%

      55.9%

      每公顷总面积雇员数 77 20.8 3.8 10.6 23.5

      每公顷企业面积雇员数 11.244.6 6.9 45.7

      对物流这种经济活动的认识,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从而揭开了人们对物流活动认识的序幕。此后,1916年阿什·肖(Arch Shaw)在《经营问题的对策》一书中,初次论述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将物流活动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当数著名营销专家弗雷德·E·克拉克(Fred E.Clark),他1929年在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1927年拉尔夫·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书中,初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物流的概念化奠定了基础。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强调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经济,从而对实业界和理论界又产生了一次重大的推动作用。

      有了对物流理论研究的基本认识,那么物流园区建设情况又如何呢?在考察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表1是各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指标(2000年)。再结合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建设物流园区的城市、企业的相关项目的界定,我们会发现大规模和相对集中的物流园区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物流本身,往往会涉及物流运作、交通运输组织、信息组织、产业整合和城市功能开发与调整等综合性方面。一些学者对物流园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

      二、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物流产业市场需求力度加大

      从产业总量角度分析表明,现代物流市场需求力度快速增加。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搬运、包装、信息平台等,运输又有五种资源。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又分散在制造业、流通业、农业等领域。

      (二)物流配送是实现流通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使得现代化建设中流通严重滞后。加快流通现代化的步伐非常必要,流通现代化包括流通设施、技术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和流通管理网络化。而货物配送作为一种综合性物流活动,要求相应的生产手段,包括现代化的仓储、计量、分拣、加工、装卸搬运和运输等技术装备。同时要求高素质的配送人员、组织,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配送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可推动流通现代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立了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荷兰统计的14个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德国不来梅的货运中心占地在100万平方米以上,纽伦堡物流园区占地已达7平方公里。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优互补优势。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