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发电企业的精益管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希,暨南大学; 王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精益管理是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思想,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精益生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精益管理的精髓主要有:产品价值决定于最终客户;强调价值流动与柔性化生产;拉动式准时化生产;系统的协作与互动;持续改进,消除瓶颈等。

      电力体制改革促使了电力供应链的生成,发电企业将面临更复杂的竞争环境。基于电力供应链视角,发电企业既要在内部实现精益生产,又要在与上下游企业的链接中体现精益管理思想。

      电力供应链的形成

      厂网分开后,电力行业原有的垄断格局被打破,竞争机制渐渐被引入,尤其是在发电侧。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建立了链接关系,加上上游原料、设备供应商企业和末端用户,新的电力供应链形成了(见下图)。

      

      在电力供应链中,发电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料和设备,生产电力,经过电网企业的输配售环节送至用户,各环节与上下游环节之间就构成了链接关系,物流从供应端向需求端纵向流动。电力本质上是一种产品,这里我们也将其视为物流,资金流从需求端向供应端纵向流动,信息流为双向流动,表明企业之间都要进行信息交流。从供应链寻求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途径,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电力供应链的形成也使得电力企业必须直面此问题。

      厂网分离之后,电网环节仍然是垄断运营,而发电侧则引入了竞争机制,无论是电源建设,还是物料采购,都表现出了市场化特征。从物流角度看,电力是一种即产即售即用的特殊产品,从生产到用户,电网企业都不会面临复杂的物流问题。发电企业则不一样,它不仅需要处理原料、设备的采购,保证电力的正常生产,还要协调内部的生产运作。另外,由于电价受政府控制,上网电价的竞争实质上就成为了发电成本的竞争,目前的状况下,发电企业相对于电网企业来说需要更关注供应链管理问题。

      电力供应链中发电企业面临的问题

      既然在电力供应链中,发电环节的竞争形势更为复杂,那么发电企业运营的重点则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去寻求竞争优势。但是,当前发电企业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发电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中,火电一直占有较大比重,而火电企业的燃料开支是其最为重要的成本项目之一,约占电厂总成本的60%。但许多火电企业由于没有与煤炭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原料物流经常出现问题,造成成本攀升。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煤炭的市场价格要远高于电煤价格,因此,煤炭企业有意少供、迟供或者不供电煤,燃料物流常常出现中断,影响电厂正常生产;或者所供电煤质量下降,热值达不到要求,提高发电成本。这从精益管理的角度看,就是供应链上的企业缺乏良好的协作与配套。另外,由于没有建立合作关系,发电企业在每次进行采购时,就需要支付搜寻、考察、谈判、检测、监督执行等一系列交易成本,推动总成本上升。

      发电企业物流受到瓶颈制约。精益管理思想的精髓之一,就是要让价值流动起来,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在供应链中,这种价值流动是通过物流实现的。对于发电企业来说物流表现为原料、设备的输入,经过内部的生产环节,输出电流。但是,发电企业的正常物流近年来却时常受到瓶颈制约。一方面是运输瓶颈制约,由于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运力有限,导致发电企业所采购物料难以按时运抵,运力限制导致正常生产物流中断,影响到企业生产;另一方面,电网建设也形成对发电企业物流通畅的制约,我国的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出现了输电阻塞现象,输配售瓶颈对于物流的制约也会给发电企业造成损失。

      发电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生产刚性特征强。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导致内部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竞争力不强,虽然在厂网分离之后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内部管理仍旧效率不高。刚性生产结构还使得企业仍旧沿袭传统的推动式生产,从精益生产的角度看即为浪费。更重要的是,发电企业内部刚性生产结构使其更易遭受“牛鞭效应”冲击——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电力供需曾出现短暂的平衡,进入本世纪以来,局部电网开始出现电力短缺,供应能力增长大约低于用电增长2.7个百分点。随后的两年,电力短缺现象更加严重,2004年缺电进一步加深。需求侧的波动通过“牛鞭效应”传导到发电侧,再加上厂网分离之后所带来的部分信息不对称,在发电环节就形成了更大的投资冲动,这一方面表现为新建电源项目的大量上马,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现有发电企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库存增加。

      发电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滞后,部门间协作程度较差。尽管部门间的低协作性一定程度上是由内部管理造成的,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近年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与要求相差甚远,发电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仍呈“信息孤岛”状态。例如,发电企业的物流管理分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由于部门间的协作程度低,经常导致采购计划、生产需求和库存状态之间出现信息差异,给企业造成浪费。

      发电企业内部缺乏柔性化、团队式的工作方式。多年的垄断运营使得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僵化,同时,发电企业技术专有性强,员工流动性小也在客观上导致柔性化、团队工作方式难以形成,这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基于电力供应链视角,发电企业面临着众多问题。着眼于提升我国发电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供应链来获取竞争优势,我们可以尝试在供应链的环境下进行精益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