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举办期间,各国运动员、代表团成员、媒体记者及大量国内外游客的集聚与活动,在举办城市,尤其是在奥运村、办公区和比赛场馆等地区,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为保证奥运会顺利举行,这些废弃物必须得到快速、及时、安全的收集与清运。因此,废弃物物流管理是奥运会举办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衡量奥运会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北京市的废弃物物流管理,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是仍存在管理范围局限、设施能力不足、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1],同“绿色奥运”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有利条件,借举办奥运会之机,完善废弃物物流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整体水平,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奥运会,是城市主管部门及奥运会组织者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针对北京奥运物流的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宏观角度对奥运物流进行理论探讨,如奥运物流特性[2]、奥运物流规划[3]等,较少涉及奥运废弃物物流,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建议。 为此,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问题,依据奥运废弃物物流特性、历届奥运会废弃物物流管理实践和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规模,提出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建议,以期为主管部门制定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一、制定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的依据 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依据之上。通过借鉴既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制定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主要有三方面依据,如图1所示。 (1)奥运废弃物物流特性,是奥运会期间废弃物物流活动的固有属性,是提出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的理论依据。 (2)历届奥运会废弃物物流管理实践,是制定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的经验依据。借鉴历届奥运会的废弃物物流管理经验,可以使有关部门做好充分的思想、技术、设施、资金、人员等准备。
图1 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依据 (3)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规模,是合理配置物流设施、工作人员以及采用何种运营方式的现实依据,有助于主管部门科学制定管理对策。 本文在分析奥运废弃物物流特性、评价历届奥运会废弃物物流管理实践、预测北京奥运会废弃物物流规模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对策。 二、奥运废弃物物流特性分析 (一)发生主体多样性 奥运废弃物不仅包括奥运村、办公区、比赛场馆等地区在奥运会期间产生的废弃物,也包括奥运会举办城市在奥运会期间产生的废弃物。奥运废弃物的发生主体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各国代表团成员、工作人员、志愿者、新闻工作人员、观众(包括国内外游客)、北京市民等。各类人员的人种不同、国家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饮食偏好不同,还有部分人员来自不同的传染病区。不同发生主体产生的废弃物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与作业形式也会各有不同。 (二)时间阶段性 奥运会赛前、赛中和赛后不同的时间段内,废弃物的发生量不同,废弃物物流也呈现出时间阶段性。例如赛前废弃物发生量比较平稳,而赛中废弃物发生量将会激增,出现发生量高峰,因此,废弃物的收集、清运等物流设施应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合理配置。 (三)空间集中性 奥运会期间,在举办城市和场馆地区等不同区域内,将出现不同形式的人员聚集现象,废弃物发生量和成分也将有所不同,导致奥运废弃物出现空间集中的特点。废弃物的收集、清运等物流设施也应根据空间集中性进行合理配置。 (四)安全性 由于奥运会的特殊性,奥运废弃物物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必须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提供服务,还要采取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损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事件。 三、历届奥运会废弃物物流管理实践评价 历届奥运会均十分重视奥运废弃物物流管理问题,在赛前研究与设施配备、赛中具体运作管理及赛后处置等方面均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一)亚特兰大奥运会 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于赛前阶段的1994年首次设立了物流委员会,专门负责包括废弃物物流在内的奥运物流管理工作。奥运会期间,奥组委物流委员主要负责场馆地区所有物品的储存、配送和回收,为场馆地区统一提供商品配送和废弃物物流服务。 物流委员会组织了约3200人从事场馆地区的废弃物物流工作,使用了 120万只垃圾袋和15000个垃圾箱,共收集、清运了1800万磅废弃物,其中回收了约2000万只塑料瓶和近200万磅纸张[2]。 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的场馆地区废弃物物流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从此,各国奥组委在筹备奥运会时就着手成立专门的商品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管理机构。 亚特兰大的经验在于: (1)赛前进行废弃物物流管理的专门组织机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