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的第一年,也是贯彻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的重要一年,中国物流业有四个趋势值得关注。 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物流能力必须相应扩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改变粗放的物流运作模式;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必然带来物流结构和物流服务方式的改变;外向型经济扩大,外贸依存度提高,“中国制造”需要“中国采购”来带动,需要“中国物流”来支撑。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随着物流市场全面开放,外资企业独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由“引进来”和“走出去”引发的物流竞争新格局,意味着我国物流面临国际化竞争的压力。各类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的规模和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优质物流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行业平均利润进一步降低,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将更为突出;一些规模小、实力弱、不具备经营特色和服务优势的企业,不得不重新明确市场定位。 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将越来越宽松。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并发挥作用,“政出多门”的格局将会改变;随着国家九部门文件的贯彻落实,海关、税收、工商、道路交通等环节,将朝着有利于物流企业的方向发展;随着标准、统计、科技等涉及物流发展的各项基础工作的逐步完善,物流行业地位将更加明确;随着各地贯彻全国物流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现代物流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支持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物流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预计2006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将在15%以上,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还会有所下降。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品种,将集中在汽车、家电、图书、医药和快速消费品等直接面对销售终端的产品,钢铁、粮食、棉花、能源等上游产品的物流服务将受到重视,农产品物流、农资物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仍然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为主,东北地区和中西部部分地区物流发展步伐也将加快;从运作模式和过程来看,口岸物流、航空物流、快递服务和冷链物流,以及其他特种物流需求的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式,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将从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延伸;供应商管理库存、保税物流、物流金融、物流地产等,将成为物流经营服务创新的“亮点”。(贺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