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是指人们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装备、设施和其他物质手段,以及由科学知识和劳动经验发展而形成的各种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等。物流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本文将着重探讨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问题。 一、物流技术的创新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由此,我们可以把物流技术创新作如图1所示的简要归纳。 附图
图1 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的领域 根据对物流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按照时间序列关系,可以对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一些重要的物流技术进行大致的归纳,如图2所示。 附图
图2 物流技术创新出现的大致时间序列 技术创新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新的知识;二是知识的改进应用,即学习;三是企业家和机构。这三者代表了通过社会调节的技术的“无形”部分,包括像大学和R&D实验室这样的机构、 科技期刊和应用杂志等媒体以及像专利保护这样的激励制度。“有形”的(硬件)技术变化要发生,必须以这样的技术的“无形”部分(软件)的新发展为先决条件,尽管随后“有形”的技术变化能够带来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新的科学知识带来新的技术,但科学也依靠技术来测量、检验与传播新的知识。[1] 二、物流技术的选择 物流技术创新之后,一种新物流技术能否被社会选择却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需求和相对要素价格变化是两个基础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1.需求拉动与技术变迁速率 格里利切斯(Zvi Griliches)和雅各布·施莫克勒(Jacob Schmookler)在需求变化对技术变迁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发明活动的高涨响应了需求上涨。在技术创新源泉方面,施莫克勒强调,市场需求即赢利机会才能打开技术创新的宝藏。施莫克勒技术变迁模型如图3所示。 附图
图3 施莫克勒技术变迁模型 资料来源:沃尔什等(1979年) 但是,需求对技术变迁的影响机制忽略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具有关注因相对资源稀缺而引起相对要素价格变化诱致的要素节约倾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需求对技术变化速度的影响。 2.相对要素价格变化与技术变迁方向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相对要素价格变化推动企业作出有利于节约相对高价格要素的技术变迁的方向选择。图4是一个由相对要素价格变动诱致技术变迁的解释模型。 附图
图4 相对要素价格变化和技术选择 在图4中,A和B 分别代表资本相对稀缺和相对丰富条件下的最优技术(要素投入结构)选择,S[,A]代表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选择技术B需支付的补贴,S[,B]代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选择技术A需支付的补贴。图中曲线I是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的各种可能的资本和劳动比例的技术所组成的等产量曲线。A点所代表的技术和B点所代表的技术相比,前者劳动较为密集,而后者资本较为密集。图中的CC、C[,1]C[,1]、DD、D[,1]D[,1]则代表几条不同资本和劳动价格之下的等成本线。在两条斜率相同的等成本线中,越接近原点O的,成本越低。等成本线的斜率则代表资本与劳动的价格比。图中CC的斜率小于DD,其意义为CC的劳动价格相对较低而资本价格相对较高。 从图4中可看出, 当一个经济体中的劳动价格相对低而资本的价格相对高(如等成本线CC所示)时,选择以劳动较密集的技术A来生产比选择以资本密集的技术B来生产的成本低。反之,当劳动的价格相对高而资本的价格相对低(如等成本线DD所示)时,选择以资本较密集的技术B来生产比选择劳动较密集的技术A来生产成本低。 在一个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给定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一个企业要获得正常的利润水平,必要条件是其生产成本必须最小化。成本最小化要求企业所选择技术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密集度,必须反映这个经济体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亦即等产量线正好和这个经济体的等成本线相切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