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会计界探讨的焦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两种编制方法,即“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都要求在正式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做大量的调整分录,其缺点一是期末工作量大,调整分录一般要占全部分录的一半以上;二是技术处理难度大,调整分录根据账簿中已知数据推出各有关项目的变动额,一旦推论不当就需要重新推论或调节才能平衡。 因此,人们提出了许多想法来简化和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如“同步循环法”、“日记账法”、“辅助账法”和“随时确认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现金流量表编制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同步循环法”的主要特点是在账务处理中增加“现金流量分录”并在期末编制“现金流量试算平衡表”,[1]这种方法明显增加了手工操作的工作量。该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思考的方向应该是将现金流的处理统一于账务处理中。“日记账法”的优点是提出了将现金流代码化以及对“日记账”进行改造的想法,并以“日记账”作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不能解决手工汇总量大的问题,其应用性较差。[1]“辅助账法”中提到了关于将现金流量项目用“类别归属”的方法进行标识,这是这一方法最值得关注的地方。“随时确认法”避免了“同步循环法”手工操作量大的缺点,而且融合了现金流代码化,是一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改进的方法。[2]但是,这种方法对现金流的标识与处理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现金流的分解是根据权责因素来划分,也就是说该方法不但对现金流项目给予编码,而且对非现金流项目也加以编码,增加了编码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本文在对以上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吸收各种方法的精髓,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账务现金流编码法”来处理现金流,以简化与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二、账务现金流编码法的概念和原理 所谓账务现金流编码法,是指在原有账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现金流性态的分析,利用归类编码的方法,将业务中产生的现金流统一标识于账务系统中,最终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立足于“收付实现制”下的归类编码与现金流性态分析,因此,该方法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金流量标识与现金流量表项目的1对1或1对N的关系;第二,业务发生的现金流的流向在会计分录中表示的方向要一致;第三,方法的简单与规范化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该方法的主要原理:一是对现金流性态的分析,从中归纳出最基本的四种现金流,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其意义在于利用现金流的这些性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二是归类编码原理,对现金流进行归类编码并不是本文创建,但是,在本文中将对这一原理作更加细致的分解和改革。 (一)现金流性态分析 现金流性态是指现金流的性质。我们将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的角度来分析现金流的一些性质。现金流在分录中通常有多种变化,我们大致可以把现金流分为四种类型(图1)。第一种是“单一流”,即在同一笔分录中,只涉及一种性质的现金流量。如: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第二种是“多元流”,即在单向现金流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现金流量。如: 借:在建工程 应付工资 贷:银行存款 现 金 “多元流”可以根据各自的性质分解为若干的“单一流”,因此,对于“多元流”没有必要单独进行研究,只需辨别其分解的各种“单一流”即可。 第三种是“交互流”,即现金流量的双向流动。它是由若干“单一流”和“变体流”组合而成,也能作分解。如: 借:银行存款100 材料采购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2340 现 金100 第四种是“变体流”,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内部项目的相互转化。如: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我们对于“变体流”不再做进一步的分解,因为它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剔除的项目。 以上是按现金流在分录中出现的情况来划分的,按在标识业务中产生的信息又可以将现金流划分为若干要素:现金流向、现金流量、现金流属性。现金流向是指分录中现金流动的方向,现金流量是指现金流的金额大小,而现金流属性是指现金流产生于什么活动。根据以上两种划分,可以更清晰地分解出现金流的组成要素及其各自的性质,列表说明如下: 表1 现金流组成要素表 现金流分类 现金流向 典型分录举例 现金流属性 借:银行存款~J1 单一流 单向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经营活动(J)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