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少年消费情况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晓华,纪秋发,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笔者于2005年3~6月对1161名首都青少年的消费能力及具体的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及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的构成状况,并指出追求享受型消费者并不是青少年的主流。青少年对品牌的认识与对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价值持积极的态度,对它们的使用与消费有助于维护自我的形象并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A

      一、首都青少年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状况

      青少年群体大多经济上没有独立,实际的消费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父母和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自己的自由支配的“收入”与消费能力以及独特的消费活动。

      (一)首都青少年有可观的自由支配的金钱,有着较强的消费支出能力

      美国青少年研究专家爱丽莎·摩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的青少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全世界15~19岁的青少年消费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各国青少年的消费能力超出人们的想象。①从我们的调查看,首都青少年有较大的消费支出能力。这一结论可以从他们拥有的可自由支配并用于购买想要的产品的金钱数额得到支持。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每月能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以50元以下和51~100元为主,分别占各自群体的66.3%和54.4%。初看他们中的多数人每月自由支配的“收入”在100元以内,并不多,但如果考虑到这两个群体的衣、食、住、行等大多数的消费实际上已经由父母、家庭承担这个事实,那么,他们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的“含金量”并不低。此外,这两个群体中分别有5.1%和4.2%的人每月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超过了500元。

      大学生每月能够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以301~500元为主,占该群体的23.7%。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大学生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即消费支出能力的两极分化问题。20.3%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支出在100元以内,而几乎相同比例的学生(19.8%)的消费支出超过了500元,少数学生月消费支出更是在1000元以上。当今中国大学校园中贫困学生与“贵族”学生共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贫困本身不是大学生的过错,但它的存在无疑会对这些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学业及生活等产生各种影响。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因贫困而带来的各种生活负担及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踏实完成学业,不仅是关乎他们家庭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

      由于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在职青年可自由支配的金钱数目及消费能力要明显的高于学生群体,有四成以上的在职青年每月拥有的可自由支配并用于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的金钱数额在1000元以上。

      (二)不同青少年群体的消费项目存在一定差异

      总体看,青少年将可自由支配的金钱主要花费在电话卡/充值卡(50.5%)、衣服/鞋子 (47.5%)、快餐食品(46.9%)、学习用具如文具(43.6%)、音乐ED或磁带(39.8%)、消闲/娱乐期刊(37.6%)、专业书/参考书(36.8%)、电影DVD或VCD光碟(30.7%)等方面。但由于不同群体的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工作及家庭环境的差异,他们在具体的消费支出项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学习用具如文具(51.6%)、音乐CD或磁带(50.3%)、消闲/娱乐期刊(44.7%)、快餐食品、专业书/参考书、单机游戏光盘等。高中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学习用具如文具、快餐食品、音乐CD或磁带、电话卡/充值卡、消闲/娱乐期刊、衣服/鞋子、专业书/参考书等。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电话卡/充值卡、衣服/鞋子、快餐食品、专业书/参考书、学习用具如文具、消闲/娱乐期刊等;在职青年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衣服/鞋子、电影DVD或VCD光碟、电话卡/充值卡、快餐食品、音乐CD或磁带、消闲/娱乐期刊、运动/健身(卡)等。

      不同群体的青少年主要消费支出项目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不同群体的青少年都希望在物质性的消费项目与精神性的消费项目之间维持平衡,从消费结构来说体现了一种合理性的消费方式。二是音乐、消闲期刊、电影DVD或VCD光碟、游戏等与娱乐有关的消费项目对不同群体的青少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说明“娱乐”已成为当今青少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他们希望音乐、影碟、游戏能伴随着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并透过对它们的消费而获得乐趣。三是青少年的消费支出项目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初中升到高中、到大学、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一些消费活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美容/化妆品的消费,中学生就很少有这方面的消费支出,而大学生、在职青年在这方面的消费支出就比较大。

      (三)当入不敷出时,向父母要与减少或延缓消费是主要的解决方式

      在总体中,经常出现钱不够用的青少年占19.2%,偶尔出现钱不够用的占59.7%,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占21.1%。

      四个不同群体的青少年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学生对这三项的选择分别为16.4%、52.2%和31.4%;高中学生的选择分别为20.4%、58.8%和20.8%;大学生的选择分别为19.2%、63.2%和17.6%;在职青年的选择分别为17.0%、63.6%和19.3%。

      一旦出现钱不够用、入不敷出时,向父母借(要)与减少或延缓消费是青少年主要的解决方式,选择比例分别为56.2%和52.2%。此外,33.5%的青少年会向朋友、同学或同事借。选择其它的解决方式的青少年相对都比较少。

      四个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对在出现钱不够用的情况下的解决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和高中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向父母借(要),其次是减少或延缓一些消费。而大学生和在职青年的选择相反,他们首先会想到减少或延缓一些消费,其次才是向父母借(要)。

      二、首都青少年消费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有学者进一步将消费心理区分为两个主要的层面即消费观念与消费心态,认为消费观念属于较理性层面的内容,消费心态则属于较感性层面的内容。②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心理的分析是洞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