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 (2006)08—0058—(05) 消费主义,是在二战后在美国社会兴起的一种以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社会思潮。它的产生和出现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为了平衡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适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利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手段向我国传播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兜售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获取经济利益和实现政治目的重要手段。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不断传入我国,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揭示西方消费主义的本质内涵,认清其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危害,寻求抵制消费主义侵蚀的途径,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消费主义的本质内涵 消费主义作为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保持高度发展的当代消费价值观,与社会一般的消费观念既有一定的联系,更有本质的区别,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当代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古已有之的享乐主义的观念意识,而且最根本、最核心的内涵是消费至上,把消费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终极意义,以此促动社会消费欲望的持续高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持续提供旺盛的市场需求。 对消费主义这一根本的消费价值观做具体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包含着的以下几层观念意识:(1)消费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认为劳动、创造等人生活动是获得消费资料的必然手段,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拥有财富,及时行乐,活得风光,活得潇洒,尽享天下能享之富,才是人生的真实意义。(2)为消费而消费。认为人们应不再只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消费,而应积极追求消费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即是作为社会评价的标识,把消费看作显示财富、地位、身份、个性和自我品位的动态载体,高消费就是人的最高价值实现的标志。(3)不顾一切地消费。认为个人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不应当受到太多条件限制,有时应当适度超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自己的支付能力。(4)一切为了消费。认为人生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消费而展开,活着就得千方百计满足自己消费的欲望,不能压抑自己的消费欲求,为了一时之乐,可以不择手段。从消费主义包含的以上观念意识看,消费主义是一种只重物质消费,追求炫耀消费、奢侈消费,将消费与享乐视为人生最高目的和价值的生活价值观。 二、消费主义的传播对转型期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发端于西方社会并在世界广泛传播的社会思潮,其产生和传播,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都同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消费主义在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滥觞,营造了一种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社会环境。对于思维活跃、模仿力强、需求旺盛而认知能力差、辨别力弱、满足需要能力有限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带来思想的震荡,其形成与主流思想文化的背离。具体讲,消费主义的传播泛滥,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下列负面影响: 1.加重青少年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偏向 在经济转型期西方消费主义扩散蔓延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学习与模仿社会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上泛滥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受到各种世俗化消费行为的误导,并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出现严重的偏向。体现在消费观念上,部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消费评价标准,错误地把消费的多少、消费档次的高低当作衡量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把高水平消费目标的实现,如随心所欲地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入住高档别墅、出入高档酒楼和娱乐场所等等当作人生终极目的和追求。在消费行为上,大多数青少年主动地接受媒体、广告和富有阶层消费行为的影响和诱导,紧盯流行和时尚,以“时兴”、“前卫”、购买洋品牌为自豪和荣光。有的青少年羡慕和追逐西方的消费方式,对洋货产生品牌崇拜。为了自己在同龄人中的“面子”和“地位”,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去模仿、攀比,陷入异化消费的误区。在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只追求享乐,不愿艰苦创业,不愿艰苦奋斗,意志品格退化,将主要精力放到关注消费信息、追逐消费时尚、充当“另类消费”的引领人上,而对学业、事业敷衍了事,并将这种严重异化的消费方式当作“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人生活动出现严重错位。 2.对青少年接受传统美德形成冲击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是我们战胜艰难困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武器。但是,随着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念的传入,以炫耀消费、奢侈消费、享乐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已对青少年接受并内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构成强烈的冲击。2004年10月,我们对重庆市中区4所不同类型中学的10个班级5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推崇有加。 表1 你对“艰苦奋斗是老调,享受生活才新潮”观点所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