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919(2006)05 —0036—08 以往的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把家庭教育理解为长辈主要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批评、指导、培养和管理等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如艾娃(Avery)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是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以使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如达翎(Darling)更倾向于把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手段,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就是“透过个人与家庭其各层面环境资源间的互动状况,来保存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1998年,我国学者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指出:“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不论长幼,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我们把家庭教育界定为家庭生活诸因素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活动,并参照中外学者关于家庭教育要素的观点制定了家庭教育评价指标,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策略等。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项调查将调查对象的范围设定为上海的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我们在上海抽取三所初级中学和两所小学,学校的分布有中心城区和近郊。 本课题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座谈讨论、对策论证等方法。家长样本是在学生样本中按照整群分层的方法抽取的,采取判断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样本。问卷调查共发放家长问卷883份,收回有效问卷776份,有效回收率为88%。为了确保调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我们借鉴了目前美国教育研究中盛行的三角互证法。全部问卷数据利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频数分析和多变量的交叉分析。经测定,这套问卷内部一致性的信度系数α=0.88,重测信度系数γ=0.91,测试的效果良好。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中小学生家庭生活的基本情况 美国教育学家雷克特曾指出:“不仅语言、民族习惯、社会经验、个性品德、技能技巧,甚至知识的大部分均来源于家庭,许多教育和学习的事实都发生在家庭之中。”现在的中小学生虽然在全日制学校里学习,学习任务非常重,但是,在家庭中仍然占2/3的大多数时间,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每个家庭的条件不一样,对于孩子成长的各种资源有差别,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是否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是我们这次调查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寄养现象和交流不对待现象增多 在本次调查中,有84.4%家庭的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有17%的家庭由祖父母、亲戚、朋友或父母单方培养。许多研究显示,任何爱与教育都无法与父母相比,父母是不可替代的。这种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不健全的爱与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是不利的,这种结论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 家庭生活的稳定和谐对于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人格发育都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学生父母关系做了专门调查。与结婚之前相比,小学生家长夫妻感情变得更好的占28.8%,没有变化的占61.6%,更为不好的占9.6%,中学生家长则分别是28.9%、58.9%、12.2%。总体来说,本次调查中,学生父母之间的感情是相对稳定的,中学生父母感情比结婚前差的人数比小学生父母略多。 父母与子女交流对于孩子情绪稳定、健康很有帮助。本次调查发现,与子女随时沟通的家长占61.1%,经常沟通的占28%。在控制性别、年级变量前后的卡方比较都证明,家长在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别。调查发现,高年级学生更了解其父母的工作情况(如做何种工作、在何处工作)。小学生没有“非常了解”的,中学就达到40.3%,“较多了解”的小学生在小学调查总数383人中只有五年级和六年级各1人,到中学九年级达到21.4%,“完全不知”的小学生占多半(50.2%),到了中学大为减少,七年级只有1人,九年级1个也没有。这些数据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单向的,存在沟通不对等现象。孩子小时关注他人的意识相当少,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缺乏重视和要求。而父母对孩子绝大多数是关注的,在孩子生病、考试、心情不好时,父母往往给予特别的关照。 2.教育投入在家庭生活总开支中占很大比例 2002年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对中国城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家庭教育支出每年6,231元,占总体生活消费支出的34.2%,初中生教育支出每年8,025元,占整体生活支出的44.3%,教育投资是家庭消费的重头戏,并且呈上升趋势。